成都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业丹的办公桌上摆着厚厚的资料,“有公司简介,有项目介绍,分门别类很齐全。”4月,成都演艺集团在北京展开了一场艰难的谈判,争取美国一家娱乐公司入股运作四川演艺项目。业丹说,地震使这场谈判一度中断,如今美国公司主动与成都演艺集团“搭线”,希望能继续合作洽谈。

谈判的背景是一个政策利好——4月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国家允许适度引进外资进入国内演出市场,允许外资与内资合资、合作成立演出经纪机构、兴建演出场所,全面提高我国演出行业的竞争力。但两部委有关负责人强调,中方应当控股并占主导地位。面对机遇和挑战,四川感风气之先,开始了行动。

尝试卢森堡人100万砸向川剧

其实,早在“引资”利好出现之前,我国已经在3年前推出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中已有涉及海外资本的,演出市场的“中外合资”概念由此出现。然而,四川的第一笔外单直到今年才落在川剧上。

今年1月,卢森堡大剧院将100万元人民币投向川剧,与省川剧院合作创作川剧《镜花缘》。陈智林告诉记者,外资的投资目的性强,严格按预算制进行。

“这笔投资是卢森堡大剧院看了川剧《火焰山》去年在欧洲的演出市场情况后,才抛来橄榄枝。”负责该项目的川剧经纪人白中华向记者透露,从去年的意向到今年的合约,100万元的投资经过了卢森堡大剧院的严格“审核”。

达成意向后,卢森堡大剧院负责人对剧目的审定和市场调查先后经历了半年,仅剧本,省川剧院就根据对方的意见先后修改了三四次,因为剧目要符合欧洲市场的口味。白中华认为很多细节的苛求,根本上说还是卢森堡大剧院不希望投资“打了水漂”。“比如舞美,导演先后拿出了四五个方案,按我们的做法,有几个效果图筛选就可以了。可导演呢?先后做了四五个模型出来,说这样更利于审看效果。”

卢森堡人为什么把100万元砸向川剧?省剧协秘书长刘宁认为,欧洲巡演让海外演出商看到了川剧在欧洲的潜在市场,这也是100万元背后系着40场巡演合同的原因。刘宁认为,海外资本更看中实际利益,这一追求正好与四川演艺对海外节目和海外市场的渴求一拍即合。

4月,现代舞剧《独奏》成为四川的又一次“资本进补”,从未跳过现代舞的四川人竟然一下接到了这个订单。法国人将这次合作定位于在四川开拓新的舞蹈市场,同时希望四川的民族舞元素能成为现代舞的新基因。在整个合作中,四川占51%的股份。

业内人士认为,从演艺市场前期的尝试来看,能被海外资本相中的都是有市场潜质的大项目。“比如百老汇亚洲娱乐公司(BAE)一直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合作项目正是在全国有知名度的《音乐之声》中文版,说明在"开放"之初,海外公司为确保市场,会先拿有市场基础的剧目来"试验"。”

变化多元化配置提升本土竞争力

外资的进驻必将给四川的演艺市场带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本土演艺商纷纷认为,这对于四川文化市场的繁荣,是一件好事。

“外资和内资合作也好、合资也好,都将使市场出现多元化配置。”业丹认为,今后,国外剧目不但可以更多地进入四川演艺市场,外国演出方还可以与四川演艺商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票房分成。“如此一来,既降低了本土演艺商的投资风险,又能够形成多方盈利的有利格局。”

除了盈利,吸引外国知名的制作和包装机构进驻四川,借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推出四川本土的明星和剧目,是业丹和同行们期望实现的又一目标。“一旦外资进入我们的演艺市场,无论是合作成立演出经纪机构或演出场所,还是合作打造各具特色的经典剧目,都可以为我们本土的剧目带来更多走出国门的机会。”对于未来的四川演艺市场,业丹充满信心,“资本合作带来的市场竞争和多元化配置,将有助于全面提高本土演出行业的竞争力。”

观点本土优势是引资的关键

观点一:吸引“热钱”,本地优势是关键

国际资本蜂拥而至,无疑将成为推动中国演艺高速发展的“兴奋剂”。四川地处内陆,在与北京、上海等演艺城市的抗衡中如何才能分到海外“热钱”?业丹认为,加强自身发展才是引来外资,用好外资的根本之道。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院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与业丹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本土优势是引资的突破口,有雄厚的市场基础、演艺基础,海外资本才会相中四川。

观点二:借外资之力,造四川演艺航母

虽然《猫》、《音乐之声》等外国剧目在四川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也为外资带来了丰厚的票房收益,但是,外国资本在四川的试水仍停留在引进与交流的阶段,对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未产生深远影响。蔡尚伟指出,随着经济增长,如何借助“资本进补”,从根本上大力发展本土的演艺产业,是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他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四川本土文化的自信心问题。成都演艺市场至少占了全四川演艺市场的三分之一,在四川的地位至关重要,此外,独特的巴蜀文化、成渝经济区范围内经济高速发展带动的文化产业需求等发展潜力,都是吸引外资的独到之处。

业内人士纷纷指出,借助外资“热钱”,不仅是为了呈现一台精美的演出,更主要的意义应在于借此打造一批本土精品演艺剧目,并以此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演艺产业,这才是四川演艺的发展之道。(记者/张珏娟/覃丹)

(摘自 《四川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