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纪念周裕祥、周企何诞辰100周年川丑专场暨传统折子戏展演”活动在四川省川剧院举行。这是1999年川戏丑角艺术展演活动之后,来自川渝两地的川剧名丑们的一次再相会。
阔别舞台多年的经典川丑折子戏《柴市节》开唱了,川剧“四大名丑”的弟子们会师了。《胡链闹钗》、《迎贤店》、《柴市节》、《裁衣》、《秋江》……这些曾经风靡云贵川、演进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川剧折子戏,又一次经典重现。
1 丑角不丑“四大名丑”竞风流
川剧梨园有句行话:“无丑不成戏”。早在上世纪40年代,川剧丑角艺术就蜚声剧坛。周裕祥、周企何、刘成基和陈全波,被誉为川剧的“四大名丑”。
川丑,以其生活气息浓郁,富于幽默和风趣的特色,与小生、小旦并称为川剧舞台上的“三小”。有川剧老戏迷说,川剧生旦净末丑五大行,丑角虽然排在最后,但实际地位却又最高。据说原来的戏班子,每次演出,必须丑角演员到了后台,大家才打开衣箱,等丑角化妆完毕,其余角色才装扮。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周裕祥与刘成基师从川剧丑角泰斗傅三乾。其中周裕祥将生、丑艺术融合,塑造了《晏婴说楚》中的晏婴、《油鼎封侯》中的蒯文通等“袍带丑”的经典形象,独树其小丑不小,丑角不丑的艺术风格。艺名“当头棒”的刘成基同样擅演“袍带丑”,以《赠绨袍》中的须贾闻名于世。
周企何倒嗓后,在其师爷、三庆会发起人之一、川剧名丑唐广体的指导下,由生角改学丑角。他善于将生活积累熔铸于表演之中,所演的《迎贤店》、《请医》、《瞎子算命》等折子戏,生活气息浓郁、语言幽默风趣,在众多川丑名家中自成一派。
而活跃于川北的陈全波与川剧名丑王国仁、刘金龙一起,师从被誉为“省门第一丑角”的鄢炳章,他在《皮金滚灯》、《裁衣》、《杨广逼宫》中塑造的丑角形象鲜明生动,表演活脱圆转、幽默风趣,形成了独特艺术风格。
当年“四大名丑”各据一方,周裕祥、刘成基活跃于重庆,周企何以成都三庆会为主要据点,陈全波则活跃在川北、川南一带。
1959年7月,四川有关方面接到文化部通知,以“中国川剧团”的名义,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及保加利亚前东欧四国访问演出,由周裕祥担任总导演,带去了《白蛇传》、《芙奴传》等三个大戏,以及《拦马》、《射雕》、《柜中缘》等十多出折子戏,出访演出大获成功。原定三个月的访问时间,结果延后一个多月,才载誉归国。
在几年后的赴京演出,川丑获得这样的鼓励:“川剧丑行,是演员行当中的高雅行当之一,它的特点与川剧的雅俗共赏一样。你们演丑的,不要为了逗人笑,把川丑的优点忘掉了,不要把这些优点改掉了。”此后,陈全波曾多次前往中南海,表演《皮金滚灯》、《裁衣》等折子戏。
川剧丑角戏的幽默、风趣、平民化特点,也是影视界的灵感富矿区。川剧丑角戏《拉郎配》便被改编成为香港电影《抢新郎》,在大银幕上红极一时;还有丑角戏《一只鞋》被改编成为同名动画片,成为中国首部戏曲动画片。
著名戏剧家阳翰笙曾这样评价:如果没有傅三乾、周企何、刘成基、周裕祥、李文杰、陈全波等一批名丑,以及他们所擅长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一批剧目,川剧舞台就将大为减色。
2 以艺会友张大千画梅做道具
“四大名丑”与文化大师们,结下深厚友谊。特别是张大千与周企何的友情,更是一段佳话。大千先生曾夸赞川剧,“强烈的夸张性、虚拟性与象征性,这就是国画的大写意嘛!川戏传统犹如敦煌宝窟,值得研究。”
“旁无君子,则事事无成。”是傅三乾留给傅派弟子的名言。
恪守恩师遗训,周裕祥在抗日战争期间,就时常设宴款待蜀中文人墨客,共同推敲剧本。而周企何由于酷爱国画,从青年时期,便与蜀中画界名流“蜀艺社”林君墨等人相交,不时请他们鉴赏演出,或在布后街“荣乐园”切磋戏画。
1939年,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回川举办画展。周企何参观了画展之后,被大千先生所吸引,便托“蜀艺社”友人引荐,请大千先生前往悦来茶园观看其演出的《请医》。周企何所饰演的庸医温德栋,雅趣盎然,看得大千先生掀髯大笑。
次日,大千先生邀周企何前往家中赴宴。两人相见,张大千第一句话便让周企何摸不着头脑:“你是君子,我是小人,君子请坐。”大千的解释是:“君子动口,小人动手;你唱戏动口,我作画动手。”谈笑间,张大千夸奖周企何的表演绝妙,台上转几个圈,便走了几道城门。“强烈的夸张性、虚拟性与象征性,这就是国画的大写意嘛!川戏传统犹如敦煌宝窟,值得研究。”
《请医》的演出令张大千印象深刻,望着眼前的周企何,他椽笔染色,将周企何在《请医》中的神态描绘下来,赠与周企何。以艺会友,两位大师就这样开始了一段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
此后,张大千在川期间,又多次观看周企何演出,并在观戏之余戏画丹青,留下不少即兴画作。有一次,张大千观赏周企何与箫鹤卿搭档演出的《画梅花》,发现戏中道具梅花图太过简陋,便自告奋勇为该戏画出一幅梅花。此后,周企何每次演出《画梅花》,便以此为道具。而观众听说张大千为戏中作画,皆争相前往悦来茶楼看戏,戏画交辉,成为佳话。
1947年,叶浅予来成都拜访张大千,张大千特意推荐了周企何,并陪同叶浅予观看《请医》、《归正楼》、《迎贤店》等名戏。演出结束后,叶浅予挥毫,将周企何表演的几个舞台形象画在一个八开大幅扇面上。据统计,仅张大千赠予周企何扇面、条幅、楹联、横批即有约40多件。
1980年12月,四川省川剧院前往香港,周企何带去了《柜中缘》、《迎贤店》,并特意把川剧演唱录音,托友人转赠居住台北的张大千。张大千听后洒下老泪,并将八德园画册作为回赠,以弥补老友不能见面的遗憾。
3 经典重现都是名丑演红的戏
随着“四大名丑”相继离世,曾经在台上嬉笑怒骂的川剧名丑们,逐渐模糊了背影。借着此次纪念“二周”的契机,《胡链闹钗》、《迎贤店》、《柴市节》、《裁衣》、《秋江》……这些60多年前,由名丑们演红的川丑戏,经典重现,跨越时空,仍旧新鲜好看。
2011年岁末,借着纪念周裕祥、周企何诞辰100周年的契机,“四大名丑”弟子们再次聚集。汪洋、任庭芳、罗吉龙、许咏明、王起久、许明耻、廖小宣等十多位川丑名家,从成都、重庆、乐山、自贡、南充等地赶来。
对于戏迷们而言,这是一场笑的盛宴。“像《柴市节》已经快30年没有在舞台上演出过了。”省川剧研究院院长杜建华这样说。
12月21日,演出开始出票。四川省川剧院副院长廖天麟的手机就成了抢票热线。连续几天,省川剧院的职工们的遭遇大都如此。久违的川丑名角们同时登台,放在票厅销售的演出门票也早早被抢购一空。“川剧演出票,很久没有这么抢手了。这让人想起上世纪50年代排队买票看周企何老师演出的盛况。”一位在门口排队买票的老戏迷感叹。
舞台上,周裕祥在《江油关》中头戴官帽、周企何在《迎贤店》中反串店婆的经典剧照被放大成了舞台背景。尽管已经过去几十年,却依然栩栩如生,宛在眼前。连续三天,四川省川剧院里笑声不断。《胡链闹钗》中,周裕祥的亲传弟子许咏明,将一个不学无术的公子哥演得活灵活现;《江油关》也是一出多年没有在舞台上演出过的戏,饰演马邈的罗吉龙一出场就引起台下一阵骚动,“你看,连头上戴的官帽都一样。”戏迷们忍不住将眼前的“马邈”与周裕祥剧照中的“马邈”做对比。历经30年的岁月,两代“马邈”以一种奇特的方式重合在戏迷心中。
3天的演出,每一个剧目都堪称经典:任庭芳生角反串丑角,再现了《逼宫》中亦庄亦谐的杨广;周企何弟子杨先才与再传弟子温壁胜二人分饰一角色,在《迎贤店》中反串店婆;陈全波弟子汪洋饰演耙耳朵《九流相公》,上演了一出古代的“妻管严”;许明耻演贪财好色的龚裁缝,将一出《裁衣》演得妙趣横生。
为名丑们配戏的配角们也是一景。陈智林、黄荣华、崔光丽、王玉梅四朵“梅花”登台助阵;83岁高龄的“川剧皇后”许倩云已经离开舞台多年,为了纪念恩师周裕祥,她又穿上了粉衣蓝袄,与许明耻饰演的龚裁缝斗智斗勇,惹得台下笑声阵阵;而在《迎贤店》中与店婆的配戏书生,竟然是周企何在《迎贤店》中的“原配”黄学成。“我的《迎贤店》是周企何老师在家中手把手教的,黄学成以前就和周老师搭过这个戏,我们俩在舞台上一拍即合。”杨先才说。
4 后台追寻下一个周企何在哪里
笑的盛宴是观众的,盛宴的后台却略显苍凉。12月26日,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总导演任庭芳将演员聚集在一起。放眼望去,真是一片“花甲”,“最小的65岁,最大的75岁。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么传承下去?”任庭芳说。
下一个周裕祥、周企何在哪里?
“以前在春熙路上走一圈,有七八个剧场。现在缺平台、土壤,怎么出演员?”陈全波的弟子许明耻从舞台转向教育已经20多年,他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教学:“这是个苦差事。”
许明耻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每年招收20个左右川剧学员,其中只有一两个学生愿意学丑角戏。即便这样,这一两个学生,毕业后总会改行或者从事其他行业。
让许明耻没想到的是,2008年,海南省琼剧院演员张昌义从生角转演丑角,专程来到成都,拜许明耻为师。一年半后,张昌义带着《滚灯》等川丑节目和绝活回到琼剧院,第一次登台演出就一炮打响,张昌义现已是琼剧第一名丑。而1995年在四川一所高校执教的美国人马可痴迷《滚灯》,遂辞去教职,拜许明耻学川丑。一年后,这位洋川丑将《做文章》、《滚灯》等经典川丑剧目,演得像模像样。“如今,他已经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艺术系艺术总监。”
杜建华说,川丑断层,一方面与川剧发展大环境有关,剧团、观众、市场、演员都处于萎缩中;另一方面,小生小旦容易出人出戏,而丑角戏对演员要求高,不仅是表演功底,还要有幽默感,还要有一副好嗓子。杜建华表示,在近年来新创川剧剧本中,几乎没有丑角戏的身影,“如果年轻的丑角,不独当一面地出演川剧大戏,老是为生角、旦角当配角,这样是培养不出好丑角的。”
面对川丑断层,川剧人纷纷行动起来。
任庭芳等积极呼吁:“希望各位师兄师弟们有意识地多传几个戏。应当考虑,把川丑的戏与非遗挂起来……”
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表示,今年10月,剧院已与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签订了《川剧项目保护合作协议》,组织青年演员学戏,“12个折子戏,包含生、净、末、丑几个行当,都是代表剧目。由任庭芳、杨昌林、许明耻等非遗传人和老艺术家们手把手地教。”
杜建华告诉记者,恢复经典折子戏是一个全面的体系,“再不恢复,以后很多经典老戏,鼓师可能没有办法打了。”据悉,明年还将筹办川剧丑角大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