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记》剧照。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泸州城内有座塔,隔天只有一尺八。江风吹动塔铃响,报恩寻孝传天涯……”10月24日晚,作为“复兴路上颂党恩——四川省十月演展季”系列活动之一,由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打造的川剧《报恩记》在成都上演。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超、王玉梅联袂出演,呈现了泸州报恩塔背后动人的故事。
传说南宋时期,泸州安抚使冯楫在自己的寿宴之日,有幸认出流散多年沦为乞丐的瞎母。冯楫此后每日焚香祷告,并让母亲重见光明,遂建报恩塔以表感恩之情。《报恩记》编剧郑瑞林对原始素材进行发掘和演绎,以弘扬孝道文化为主旨,摒弃了自虐式、作秀式的尽孝方式,同时将原故事中的冯母改为灾民安氏养母,让其象征意义具有更大的外延,也更能打动现代观众。
对于女主角窦素衣的扮演者、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而言,参演《报恩记》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位泸州籍川剧名角透露,《报恩记》是自己首次回到泸州参与创编的川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家乡的“报恩”。“除了演出,我们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泸州的川剧发扬光大,在川南乃至整个川滇黔渝地区叫响品牌。”
泸州川剧不但以高腔艺术独树一帜,其培养的人才更是遍及云、贵、川、渝各地,有不少成为当地川剧艺术的领军人物。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所长包靖表示,泸州川剧走出去,需要有一部自己的“保留剧目”。“《报恩记》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并且全剧弘扬泸州传承至今的孝道文化,值得通过推广展示泸州川剧的风采。”目前,《报恩记》储备了3组主要演员,除了名家“传帮带”进行示范演出,还将有大量本地优秀演员尤其青年演员担纲,进行巡演和常态化的驻场表演。(记者 余如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