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四川省川剧院创排的现代川剧《巴山红》在成都首演。该剧以位于巴中市通江县的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为原型创作,从参与长征的医生群体入手,再现了80年前红军医院中的感人故事。
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淳表示,《巴山红》是四川省川剧院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门创排的,近80人的创作团队花费了一年时间,先后3次前往当地采风,其间多次进行修改调整。
剧中主角是巴中地方医馆的名中医李济生,因被旧社会军队毁掉医典和医馆,对当兵之人深恶痛绝。恰逢红军进入巴中,红军医院院长刘红英邀请李济生被拒。此后,李济生亲见红军与百姓鱼水之情,扭转对“当兵之人”的痛恨,毅然来到红军医院,治疗红军、救助百姓,最终加入红军长征队伍北上转移。
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有一个中药房。以这个药房为原型,《巴山红》从舞台布景、演员唱词到剧情设计,都融入了很多中医元素。“在那个缺医少药的环境里,西药几乎很难获取,是中医解了燃眉之急。资料显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中医部是国内最早的‘中西结合’的典范。”该剧导演郑德胜介绍说,以往的红军长征在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有一个中药房。以这个药房为原型,《巴山红》从舞台布景、演员唱词到剧情设计,都融入了很多中医元素。“在那个缺医少药的环境里,西药几乎很难获取,是中医解了燃眉之急。资料显示,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中医部是国内最早的‘中西结合’的典范。”该剧导演郑德胜介绍说,以往的红军长征题材,大都是表现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巴山红》则聚焦战争背后一群与伤病斗争的医生,通过川剧的形式来表现中医的仁术仁心,以及红军与当地百姓军民一家亲的鱼水之情,是这部剧最独特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巴山红》从编剧、舞美、演员等都由该院的中青年演员担纲。其中,编剧朱文翰更是一位“90后”,但他却并不是第一次创作川剧。早在2014年,他就曾参与了现代新编川剧《辉映羌山》的创作。此次再度担纲川剧编剧,朱文翰坦言“压力很大”。
为了创作这部川剧,朱文翰曾专门驻扎在巴中市通江县进行采风。“前后一共用了大半年的时间,也请教了许多前辈专家,改稿无数次。”朱文翰说,由于剧中很多地方涉及到中医和中药,为了保证不出错,他不仅阅读了很多材料,也请教了很多中医专家。
有趣的是,虽然是再现残酷的战争年代,《巴山红》也不忘体现四川人的幽默、豁达和坚韧。作为一名川剧票友,李济生和家人发生争执之后,巧用川剧戏言化解矛盾;俘虏们的悔过书则用川剧唱出来。“正剧喜演,亦庄亦谐,让观众从笑声中感觉到震撼。”郑德胜表示。记者 张良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