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作为独具魅力的传统戏曲艺术,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保持着一种傲然挺立的姿态,被许多人喜爱。在资中县南门口大东街戏迷茶园,有一群川剧爱好者集聚在一起,为广大爱听戏的群众唱戏已达16年之久……
川剧座唱与戏迷不见不散
周末的约会
3月13日下午,记者与一名川剧爱好者一同来到了资中县大东街川剧爱好者的乐园——戏迷茶园。
在帐篷支撑起的坝子里,老戏迷们悠闲地坐于茶桌前,品一杯清茶,静候即将由川剧带来的美好下午时光。
从院坝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间小屋上方,黑色木牌上写着“戏迷茶园”四个字。16年过去,这块招牌已被镌刻下岁月的痕迹,但小屋内传出的丝丝乐音,依然那么鲜活生动。唢呐、琵琶、二胡、大锣、小鼓、京胡……各种乐器各司其职,那是十余名川剧演奏者正准备着将要上演的经典川剧曲目。
“有时人员来得不齐,就一人使用两种乐器,共同完成一台戏。”资中川剧爱好者协会负责人邹春树介绍说,2000年协会就是在这大东街戏迷茶园里成立,迄今已16年。在此表演的川剧演出者来自各个不同的职业,包括资中县木偶剧团、县文工团、县川剧团的退休人员以及一些川剧爱好者。他们每周末下午2点准时在戏迷茶园轮流座唱,主要唱一些广大戏迷喜闻乐见的经典曲目,如《送京娘》、《三娘教子》、《长生殿》、《五台会兄》等。
戒不掉的“瘾”——
传统戏曲魅力不减
据介绍,每周末集体表演川剧的演员大约有10多人,年龄最小的53岁,年龄最大已86岁高龄,但唱起戏来丝毫不输于其他人。
今年79岁的唐光和从小就爱看川戏,1988年退休后,便参加川剧组织,学习川剧艺术。“那时交了5元钱就开始学川剧了,包括拉胡琴、吹唢呐以及一些唱腔等。”唐光和回忆,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在戏迷茶园唱川剧了,每周末下午的时光,总是快乐无比。
“我父亲就是搞文艺的,从小耳濡目染,我也爱上了曲艺。”今年78岁的钟小平表示,年老后,搞曲艺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邹春树说,大家在这里唱戏,能坚持16年实属不易。随着很多川剧爱好者的老去,戏迷茶园的房租费、水电费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
“这么多年来全靠一些爱心人士赞助和戏迷的支持。”邹春树告诉记者,有很多次都想放弃不唱了,因为每个月都要为房租发愁,但想到那些到这里听戏已成习惯的“铁杆”戏迷,硬是辛辛苦苦挺过来了。“每周末有个唱戏的地方,能够让一群玩友自娱自乐,一旦不唱戏了,这一群老年人就找不到喜欢的地方耍了。”邹春树如是说。
泡一杯清茶——
感受戏迷茶园风情
对于一些老戏迷来说,能看一台戏,就是一种十足的享受。
今年81岁的温长文就是个地道的老川戏迷。自打戏迷茶园开唱以来,他每个周末都不曾缺席,泡一杯茶,认真地享受着川剧演员们带来的精彩川剧座唱会。一个下午,往往不知不觉就度过了。
同一场戏,不同的人感受也不同。有人看热闹,有人看场面,有人听曲调,有人看情节。温长文告诉记者,川剧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虽然大多数剧目里讲的都是古人的故事,但其中隐含的精神内涵,是能给今人以正能量的,认真聆听,可以感悟到不少东西。
每周末,戏迷们不约而至,各自找寻自己喜爱的位置坐定,甚至有的靠着墙,呈现出一种十分慵懒的姿态。没有喧哗,没有交头接耳,尽管事实上这些戏迷与戏迷之间都十分面熟,但基本不会交谈,大家只是捧着茶杯,静静地沉浸在川剧唱腔与琴鼓的韵味中。
“以前来这里,花5毛钱泡一杯茶,可以听一下午的戏,现在也只需3元钱,就能享受一下午。”邹春树笑言,人多的时候有50多个听众,人少时也就10来个。“不管人多人少,每个周末我们都会风雨无阻地将川剧唱下去。要是有人生病了,就另外临时安排合适的曲目来唱,有些老年人年龄很高了,但嗓音依旧不减当年。”(记者 张玲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