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国戏曲受到外国主流文化圈的关注?

两会期间,与光明网记者谈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时,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沈铁梅阐述了自己的理念与看法。

“‘走出去’的过程,当然不容易。作为一个基层文化人,,我也一直在努力。现在的外国观众对中国戏曲、传统文化也不一定了解得那么多,”沈铁梅说,“但就我亲身经历而言,只要他们看了,就会特别的喜欢。特别在欧洲,观众们对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对中国戏曲的综合审美,对演员们在舞台上无中生有的表演,都非常喜欢。”

不久前,沈铁梅在英国伦敦博物馆面向英国观众做了个关于川剧的讲座,讲座过后是演出,理性认知加上感性体验,现场效果很好。但是,她并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大众普及”的层面上。

“要努力走到国外权威的剧场、舞台上去,走到他们的售票体系中,要让他们的媒体上出现对中国戏曲的评论。这样才能让中国戏曲受到外国主流文化圈的关注。”这位“川剧皇后”的豪言壮语不是纸上谈兵,2012年,由郭文景作曲,沈铁梅主演的《凤仪亭》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出。在中美两国创作团队的通力合作下,该剧获得了很大的反响。《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等报刊对演出将中国戏曲声腔与西方现代表现手法相融合的新模式都肯定有加。英国《金融时报》的剧评甚至给了五颗星的满分。2015年,沈铁梅与郭文景再度合作,携交响版川剧《思凡》参加荷兰艺术节,中荷主创团队默契有加,惊艳阿姆斯特丹。荷兰女王亲临现场观看,演出后与沈铁梅握手致贺。

“客观来讲,这种跨界的合作,未必是中国戏曲的发展方向,但它是一种海外推广、传播的方式。而接纳西方团队介入进来,实际上,也是在借力宣扬中国的文化。”沈铁梅理性谦和地分析“当年之勇”,“在诸多的尝试与努力中,至少算是提供一个方式方法上的参照吧。”

同时,沈铁梅表示,中国戏曲“走出去”,乃至其传承问题,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整合而形成合力,而不是各地方、各院团单打独斗。

“现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国家层面加大了力度,比如孔子学院,比如文化部的“欢乐春节”,还有国务院侨办的“四海同春”,三个品牌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都在国外做了大量的工作。”她说,“我们确实应该有升级版的中国文化‘走出去’。我也希望,国家的各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这件事情。”

“另外,中国戏曲讲究‘传承’。一方面是从艺的老师前辈口传心授。同时,观众同样也需要‘传承’。也就是说,以前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带着孩子进剧场,那么现在的教育部,是不是可以把中国戏曲,至少先纳入到学校的选修课程里来?这样的话,就会让更多的学生来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谈了大量“走出去” 的话题后,沈铁梅不忘加上一句自己对戏曲文化传承的思考建议。

(记者 曾繁华/张晞/沈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