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川剧少年班的10余名同学现身悦来茶园,首次在戏迷面前正式亮相,完整演绎了折子戏《东窗修本》。25分钟的表演中,这些川剧小演员各显本领,以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美的唱腔,赢得戏迷们阵阵喝彩。
据市川剧研究院演员熊剑介绍,川剧少年班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和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主办,学制4年,同学们自2012年入学以来,已圆满修完了3个学年的课程。如今,同学们已进入第4学年的实习期,今年7月将完成两场规模较大的汇报演出。此外,只要悦来茶园有演出需要,同学们将会在周末陆续为蓉城戏迷带来更多精彩折子戏。
川剧小演员打头阵 基本功扎实唱腔美
昨日下午2点,悦来茶园座无虚席。伴随着阵阵掌声,川剧少年班18岁的杨宗桔、17岁的余洛州和陈兰馨以及16岁的邹林志等10余名同学,率先出现在舞台上,为戏迷们完整演绎了折子戏《东窗修本》。虽然这些川剧小演员都很年轻,可他们唱起戏来一点也不含糊,25分钟的演出中,他们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优美的唱腔,博得戏迷们阵阵掌声。
《东窗修本》是一出经典折子戏,讲述了奸相秦桧害死岳飞父子后,又在东窗罗织罪名,欲害李纲、韩世忠等忠良,却梦见岳飞前来索命,秦桧惊恐之际而致病。据了解,这出戏的排演者是被誉为“谢花脸”的川剧老艺术家谢正新,为了此次演出,他特地从重庆赶来。谢正新不仅在后台为学生们仔细化妆,还在学生们上台表演时,与熊剑一起坐在台下,为学生们加油鼓劲。“老师坐镇,学生不慌。”昨日演出结束后,熊剑告诉记者,整场演出共有四出折子戏,川剧少年班带来的《东窗修本》最先亮相,其余的折子戏《花田写扇》《石怀玉惊梦》《丑洞房》则分别由知名表演艺术家出演。让川剧少年班率先亮相,无疑是对学生们的一次考验,好在他们没有怯场,表演得很精彩。为何选择《东窗修本》来打头阵呢?熊剑告诉记者,在川剧行当中,花脸奇缺,去年去世的川剧界顶尖级花脸演员孙普协,曾是杨宗桔、余洛州的老师,此次让学花脸的杨宗桔、余洛州登台表演,正是想让新一代花脸露露脸。此外,这出川戏的声腔属于昆腔,优美动听,一直深受戏迷们喜爱。
“王妈妈”和“熊爸爸” 为学生营造家的温馨
精彩的演出背后,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川剧少年班的学生都很年幼,离开父母来学川剧,难道不会想家吗?原来,川剧少年班里有一位“王妈妈”和“熊爸爸”——市川剧研究院的演员王玉梅和熊剑,他们为学生们营造了家的温馨。
“我和王玉梅碰面,聊得最多的就是这群孩子。”熊剑告诉记者,平时,他和王玉梅对学生们练功要求很严格,常常会指导他们练功,并且绝不手软。“只要有时间,我们一定会在学校看孩子们练功和排演。孩子们压腿时会怕疼,腿经常压不下去,可身段不练不行啊,只能狠心把他们的腿压下去。”熊剑说。
除了严师的一面,王玉梅和熊剑还有可亲的一面。比如川剧少年班有学生生病了,“王妈妈”会带着学生去看中医,还把中药带回自己家,熬好后给学生喝。再如在课余时间,“熊爸爸”会经常和孩子们聊天,为孩子们答疑解惑。“熊爸爸”经常对孩子们说,唱戏要走心,不能仅停留在表情上,要从心里去理解角色。
川剧少年班汇聚名师 打造未来的川剧之星
对热爱川剧的孩子们而言,川剧少年班无疑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川剧少年班究竟有哪些特色呢?
川剧少年班学制4年,分为8个学期,学生们在前3个学期主要学习唱、念、做、打等基本功以及文化课。川剧少年班十分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因此市川剧研究院专门派“梅花奖”名角王玉梅主管教学。为了培育出德才兼备的未来川剧之星,市川剧研究院还邀请四川大学、成都教育学院的老师编写人文素养教材。这些人文素养教材涵盖文学、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其中以文学为重,既有古代美文,又有近现代名家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培养国际化川剧人才,孩子们每周还要上一两节英语课。第4学期后,同学们在练基本功和学文化课的同时,市川剧研究院还会让川剧名角陈巧茹、孙普协、王玉梅、蔡少波等为同学们上戏课。截至目前,川剧少年班的孩子们总共学了近40出折子戏,每位同学能熟练掌握三四出折子戏。“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在川剧舞台上,唱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熊剑说。(记者 王梓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