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剧艺术圈里,都知道小平同志从小爱川剧,他的一生与川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而在川剧名角杨淑英卧室的衣柜台中央,立着一张放大了的黑白照片。因年代久远,照片已有些褪色,但仍能非常清晰地看到一群穿着川剧戏服的演员,一个个笑得非常灿烂,而他们簇拥着的正是小平同志。“看,站在小平同志旁边的就是我。”30多年过去了,80多岁高龄的杨淑英仍清晰记得当年因为川剧,与小平同志结缘的点点滴滴。一次问候,两场演出,还有几碗麻辣肺片,将时间拉回到了1978年。
那年,小平同志一连观看了三场川剧晚会,欣赏完13个传统折子戏后,他高兴地说:“这么好的戏,可以对群众演出嘛!”小平同志的一席话,让杨淑英和众多川剧演员备受鼓舞。“当时撑着病痛唱完《归舟》,看着小平同志在台下看得特别高兴,我也很高兴,疼痛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杨淑英说。
1978年1月底,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副总理出访尼泊尔路过成都时,特地观看了当时尚未开禁的传统川剧《评雪辨踪》等剧目,没有看见杨淑英的演出,他关切地问:“杨淑英是生病了?”
在川剧界叱咤风云的杨淑英,川剧的启蒙竟然来自于茶馆。“我的家附近有个茶馆,10岁开始我就天天去听,然后跟着学两句,偶尔上台。没想到偶然遇到我后来的恩师,他说,这个女娃嗓子还是好,就把我收了。”14岁拜师,杨淑英随师傅来到了成都,一直唱到了成都市川剧院。1953年,剧院开排《穆桂英》,杨淑英不仅嗓子漂亮,外形也很有英姿飒爽的范儿,便成了这出戏的女主角。她怎么也想不到,正是这出《穆桂英》让小平同志记住了她。
“我们很早就知道小平同志爱听川剧,可他一直没来过成都。”直到1978年1月31日,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副总理出访尼泊尔路过成都时,川剧人既激动又开心,准备奉上一台原汁原味的川剧演出。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杨淑英却倒下了。“我的美尼尔氏综合症突然发作,整个人天旋地转,别说演出,连走几步都难。”没有看见杨淑英的演出,小平同志便关切地问:“杨淑英是生病了?”
“大家跟小平同志说我病了,他就说,‘病了,那喊我的医生给她看看嘛’。”杨淑英回忆,“当时,听到小平同志的问候,我真的是又惊讶又高兴,但是确实起不来啊。”隔天,小平同志安排的车真就开到了杨淑英的楼下,由他的保健医生王医生诊治后又送回去休息。杨淑英服药后病情好转,头昏减轻。“我当时心里默默下了决定,再难受,我今晚都要演出。《归舟》动作戏少一点,同场搭戏的演员帮衬一下,应该是看不出来的。”演出结束后,小平同志同杨淑英热情握手,关切地问:“现在身体如何?病好了没有?”杨淑英激动地说:“没得啥子事,您下次回来我还要争取给您演出,演《穆桂英》!”
最让人感动的是,他还专门给演员们带来几碗麻辣肺片,说,“杨淑英他们爱吃肺片,多带几碗。”他对每个人都很关心,日理万机,居然还能想到演员们在北京久了,会想念家乡的味道。
小平同志对川剧、对杨淑英的关心一直没有中断。成都之行后没过多久,他把杨淑英接到了北京的医院住了半个月,“住院期间,小平同志的母亲恰好也在这家医院住院,我们就会互相串病房聊天。小平同志的女儿经常来看奶奶,她每次都会提着水果来看看我。”
杨淑英感慨,小平同志真的太喜爱川剧了:“我还记得要从北京回成都之前,我提议为他演一场《穆桂英》,可和我搭档的男演员当时还在成都忙着其他工作,最后还是专门把他接过来的。最让人感动的是,他还专门给演员们带来几碗麻辣肺片,说,杨淑英他们爱吃肺片,多带几碗。他对每个人都很关心,日理万机,居然还能想到演员们在北京久了,会想念家乡的味道。”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杨淑英又随剧团赴北京作汇报演出。小平同志点名看了杨淑英主演的川剧《点将责夫》后高兴地说:“杨淑英演穆桂英很有气魄,英姿飒爽,武打干净利落,嗓子宽厚明亮,吐字清楚,听得懂。”他的评价给了杨淑英巨大的鼓舞。
作为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杨淑英的演唱艺术倾倒了众多观众,她至今还与一些老戏迷保持着深厚的友谊,成为经常交往的好朋友。
自从1989年做了白内障手术后,杨淑英的视力减退,登台演唱机会少了,但她对川剧痴迷如故。她的丈夫车荣德是作曲家,与她琴瑟和谐,常相唱和。车荣德说,杨淑英常在择菜淘米时情不自禁地唱起川剧《归舟》《点将责夫》的片段,以用对川剧的深情来表达她对世纪伟人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
“现在,川剧已经从工作变成了我晚年的爱好。”杨淑英说得兴起,还来了几句《杨贵妃》的唱段,可谓宝刀未老。
现在,杨淑英时常把老照片翻出来看看,她还记得,《穆桂英》再次公演时,锦江剧场人山人海,好多买不到票的戏迷们就坐在剧院外面听。(伍翩翩)
(摘自《华西都市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