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北大演戏,开始担心没人来,后来演了两天,场场爆满,甚至卖出了站票。”成都市川剧团常务副团长陈巧茹对全国政协京昆室委员考察团成员说起她在大学校园演出的经历时,一脸的兴奋。戏曲艺术进校园是近几年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四川、重庆考察的一周多时间里,委员们听到很多剧团反映,进校园的反响往往超过剧团的预期。

不仅是高校,中小学校也得到了戏曲艺术的滋润。考察团了解到,川剧知识已经进入四川的中学音乐课。四川省音乐教材中有20%是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知识,其中就有川剧。成都市东风路小学在成都市川剧院的支持下,尝试在部分班级每周上一堂川剧音乐课。老川剧人王起久义务来校当老师,把电子琴、古诗和川剧结合起来,想尽办法结合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来上课。学校的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也把川剧引入各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生唱川剧古诗歌,欣赏著名选段,学画川剧脸谱,了解川剧人物装饰。

“现在的学生不是不喜欢戏曲,而是不了解戏曲。”每年都多次参加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委员介绍,他每次率队进校园时,并不是简单地进行表演,而是演员一边表演,他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学生在听了课之后,爱上戏曲,有的甚至成了铁杆戏迷。

各地的戏曲进校园以培养戏曲观众为主,但在一些地方,也适当利用戏曲进校园培养戏曲从业人员。梁山灯戏是流行于重庆市梁平县的一个地方小戏,也是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后继乏人的境况,梁平县在县西苑小学建立灯戏教学传承班。一批中小学生加入到传承队伍中,实现了传承方式的多元化,传承队伍的广泛化。5月31日考察团在梁平考察时看到,学习灯戏的孩子,正在老师带领下,准备用演出灯戏的方式庆祝六一儿童节。

“戏曲进校园不仅要文化部门支持,更需要教育部门支持。”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委员表示,不论是以培养观众为目的,还是以培养传承人为目的的戏曲进校园,都应该由文化、教育等部门通力合作。“如果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效果就很难说了。”

戏曲进校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进校园演出,学生往往不习惯买票,即使买,一张票最多就卖20元,有时候成本都难以保证。”多个剧团都有这样的反映。考察团也注意到,2005年四川省川剧院进行高校巡演后,商演订单接踵而至。多家剧院老总的拍板依据是:“能征服中国最高学府的学子,说明川剧不简单!”在北大演出时,一二十元一张的门票,在开演前一周就卖了近4万元,如此高的数字让演出商们明白,川剧有实力进入剧场参与商演角逐。

委员们认为,培养一批批年轻观众,也就撬开了一扇扇商演大门。对于暂时还没有获得较大影响的剧种,在进校园时应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已经有较大市场空间的剧种,可以把进校园活动与商业演出档期结合起来,利用商演的收入降低进校园活动的成本。(江迪)

(摘自 《人民政协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