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戏曲奇葩川剧,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庆市川剧院国家级“非遗”川剧传承人沈铁梅、夏庭光策划,经一年筹备,一月排练,近日隆重推出久违舞台的传统名剧《濮阳之战》,在传承优秀传统剧目时,力求呈现其精华的原汁原味,同时立足现代观众审美情趣,注重创新。首演两场,反响热烈,给人诸多启迪。
《濮阳之战》描述三国“濮阳城火烧曹孟德·马陵山火烧吕奉先”的故事,根据川剧一代宗师吴晓雷的《火烧濮阳》、彭天喜的《火烧吕布》之“二烧”综合改编。由吴晓雷传人王德云、彭天喜传人夏庭光(执笔)改编、导演、传授,著名青年花脸王涛饰曹操、武生刘智勇饰吕布。
传统“二烧”,当年演出共需5个多小时。传承改编的《濮阳之战》,演出不到两个半小时,全剧节奏明快紧凑,剧情张弛有致,特别是运用“间离”、“意识流”等一些川剧原生态表现手法,在两军生死对决火爆剌激的剧情中,间以风趣幽默、令人捧腹的细节,让观众轻轻松松欣赏到一场紧紧张张的战争大戏,川剧传统艺术魅力让人折服。
《濮阳之战》特别打动人心的是那众多令人拍案叫绝的传神细节。中计入濮阳被烈火烧得焦头烂额、逃生无路的曹操,在诓过吕布被其一戟拨了一个踉跄时,顺手捡起一顶斗笠扣在头上,不仅显示躲过吕布追杀,还舞动斗笠引发出一连串揭示人物心态的精彩表演。斗笠的出现,乍看似有不尽合理之处,细想却合戏情戏理,更同紧接的“天助我曹下大雨”相呼应,故尔古今观众皆笑而纳之,这是老一辈艺术家的绝招。再如那贪“浮财”的小军,拣了曹操丢弃的盔甲,却当了曹操的替死鬼。曹操望着仍穿戴着他盔甲的小军尸体不无幸灾乐祸说“下濮阳遭的才是你娃娃嘞”时,下意识踢其一脚。死去的小军突然大叫“哎哟”,吓了曹操一大跳:“咋个死人都会说话?”“把我整痛了嘞!”小军边说边起身跑下。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是传统舞台处理尸体的一种方式,亦是之前曹操同于禁预测夜袭濮阳谁要遭的照应,更是曹操劫后余生心态的绝佳揭示:下濮阳遭的才是自己嘞!死人都晓得痛,何况我一个大活人。只有川剧才有这样独特幽默的表现手法。再看,曹操从被烧中悟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作“火烧吕布”的战术部署时,刚说到“待他来时,以火回敬,给他一烧……”,打杂师在其身后打了一把粉火,曹操惊诧:“吓!哪来的火?!”众将官回答:“明公带回来的。”“笑话。”曹操继续部署,“我军四面埋伏,只待灵堂起火……”打杂师又在他脚下打粉火。“咦!莫非是天火!?……是地火?!……”打杂师欲再打粉火时被曹操抓住:“嗨!原来是打杂师在烧老夫的‘阴阳火’!”甩开打杂师继续下令。这一间离细节,既是火攻战术部署的具象化,又是曹操自己被火烧后余悸心理的外化。还有,在吕布恃勇中计被烧得陷入绝境、幸遇张辽救援之间,插入了一段于禁同打杂师对粉火的调侃,笑料叠出。这既是于禁两次献计均害了曹操遭谴责、“烧吕布出怨气”心理活动的写照,又收到调节剧情张弛的间离效应。说到当今中外戏剧人热议的“间离效果”、“意识流”,从这些细节的表现手法中可以看出,其实在川剧中早就存在,俯拾即是。这里还应特别记上一笔的是,吕布采纳陈宫台火攻之计,张辽下书诱曹操入濮阳,曹操在于禁怂恿下决意即刻起兵时,于禁突然说:“要遭!”当二人一番谁要遭的推测后,于禁转向观众:“你们都晓得哪个遭!”这时二人定格,在曹操下令“打鼓站队”、兵将分上前,打杂师上场搬动陈设桌椅,推移乘载乐队的活动平台,意想不到的是观众对此处理报以热烈掌声。满堂掌声是对川剧“间离效果”的赞赏,对导演引用“定格”手法的认可。这亦是观众对创造性传承川剧艺术遗产的肯定。
再有,全剧不用大、二幕,再现了当代舞台已不见踪影的打杂师捡场,参与表演,让人耳目一新。4名打杂师明场陈设一桌二椅,移动活动乐台;吕布枪挑灵堂时将人扮的童男、童女纸人扛上扛下(引用自传统川剧《南华堂》);在吕布和典韦下场时两次展现打杂师的“抛门帘”技巧;还不时参与人物心理外化表演;按老传统只能占立打小锣的乐员,亦参与收拾酒具,展现其“半个打杂师”的作用。至于打粉火,更是全剧多次运用的高难技巧:紧密配合剧情的需要和演员的表演,打杂师手打口吐,打出“黄龙缠腰”、“苏秦背剑”等种种花式花样,令人眼花缭乱,扼腕叫绝。打杂师的“亮相”,明白地提醒人们这是在演戏,是假的,作为一种“间离手段”,贯穿全剧。再加上一座设有“福”“禄”“寿”三星壁和“出将”“入相”马门(演员的出入口)以及门帘上绘有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仿古戏台,还有乐队的明场演奏,营造出浓厚的川剧原生态氛围,这就是演绎《濮阳之战》的舞美境界。在现代动辄上百万大制作剧目华丽舞台呈现的映衬下,传统戏曲的简约美扑面而来,别有韵味,发人深思。
青年花脸王涛对“全川无净不学雷”的吴(晓雷)派唱腔艺术的继承,武生刘智勇对彭(天喜)大王在剧中“飞椅站椅”独门技巧的展示,均有不俗表现。导演对音乐的处理没有走“老打老唱”的老路,打击乐同打斗改松散配合为紧密结合,并在藤、枪打斗时作静场处理。软场面在传统主胡、二胡、三弦三大件的基础上,加用了色彩乐器洋琴、琵琶,加强了音乐表现力。这些都是传承演出成功的因素。
川剧传统剧目浩如烟海,有“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之说,艺术遗产异常丰厚,传承任重而道远。国家级“非遗”川剧优秀剧目的传承,《濮阳之战》作了有益探索,当为之记上一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