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作为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的活动之一———一场别开生面的“川剧与粤剧的对话”在广东佛山祖庙举行。“川剧声腔第一人”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佛山粤剧团团长、粤剧名伶李淑勤,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广州市粤剧团团长倪惠英四大名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戏曲发展。别开生面的活动吸引了戏曲专家、票友、学生近千人参与。

两大剧争奇斗艳

修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的佛山祖庙青石铺路、斗拱飞檐、曲径回廊,清静庄严。对话的舞台设在庙里的万福台,被誉为华南地区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古戏台。四位大家坐在古戏台下临时搭建的小舞台上。伴随轻抚脸颊的微风和满园花香,“对话”拉开帷幕。

两个院团首先轮番精彩炫技。

佛山粤剧团的演员出演了《六国封相》和《赵子龙催舟》中的片段,精彩的武功、威风的南派锣鼓,展现了古老粤剧的独特风采,台下叫好声一片。

紧接着,重庆市川剧院的演员来了段《花云射雕》和《拿虎》,展现了川剧“牵眼线”和“变胡子”绝技,将川剧的幽默风趣、机智浪漫展示无遗,令台下的观众大开眼界。

舞台上演员们一边演,台下两位“掌门人”分别做解释,将两个极富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

原本对川剧一窍不通的观众在专家的“点拨”之下也悟出些门道,个个看得津津有味。对话活动结束后,纷纷询问此次重庆市川剧院参演九艺节的时间表。

四家名家:传承不是克隆

此次对话,四位大家在谈到传统戏曲传承与创新时,都指出传承不是复制、不是克隆。

“粤剧和兄弟剧种的发展史都是一部改革史。”佛山粤剧团团长李淑勤向观众介绍,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粤剧便引进了西洋音乐,借鉴话剧电影,开拓创作题材,并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经典剧目。“目前,我们正在做一些大胆尝试,比如把粤剧《小周后》改成电影,即将投放市场。”

李淑勤的话得到了沈铁梅的赞同。“戏曲艺术想要走近观众,就必须在保留精髓的前提下发展与创新,要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去传承川剧艺术。”沈铁梅说,比如像川剧《李亚仙》,就是力求“把古典美展示给当代青年,把民族美传播到世界舞台。”

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广州市粤剧团团长倪惠英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他们一致认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如何保持戏曲艺术最优秀的东西,让更多的观众欣赏戏曲,令人深思。

“我们要杜绝‘伪孝子’。”罗怀臻说,继承本身也是有选择、有甄别、有提取,还有感悟的。不同时代的人对传统有不同的感悟,所以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激活传统,在传统当中汲取当代资源,再经由我们的创造流传给下一代,让后人看到我们这代人对传统的认识,以及对传统的丰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