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
翻开重庆市川剧院2012年5月的演出日历,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一植根于祖国大西南的地方戏曲艺术团体,却在远隔重洋的美国和欧洲一次次拉开大幕。中华川剧激越动人的音韵,让舞台下的金发碧眼也为之魂牵梦萦。
“她扮演的貂婵,宛如栖息于舞台的仙子,美丽而灵动。”5月31日的美国《查尔斯顿市报》如此评论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在查尔斯顿市船坞街戏院主演的全新歌剧《凤仪亭》。该剧是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根据同名川剧创作的世界上首部由中国戏曲演员演出的歌剧。
5月27日起,《凤仪亭》在船坞街戏院连演5场,这是该剧面世以来第一次完整的舞台制作,沈铁梅在剧中长达8分钟的川剧徒歌式演唱和表演,将演出一次次推向高潮。从纽约赶到查尔斯顿观看演出的爱尔布恩女士回到家里后,激动地给沈铁梅发来邮件,“你在《凤仪亭》中精彩的演唱感动了我们,使我们开始了解中国戏曲并喜爱她,我和我的丈夫都觉得这场演出非常精彩!”
这些令人感动和赞叹的艺术瞬间,不过是十年来重庆市川剧院传承和创新川剧艺术、走向国际舞台、参与世界文明对话这部大戏中的一折。在《凤仪亭》倾倒美国观众的前几天,德国当地时间5月22日晚,应邀参加德国威斯巴登“五月国际艺术节”演出的重庆市川剧院,携大型古装川剧《灰阑记》登上了威斯巴登黑森州立剧院的舞台,进行了完美的首演,感动了无数德国观众。
这出改编自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著名话剧《高加索灰阑记》的川剧版《灰阑记》,为德国观众带去了中国优秀传统戏曲的当代演绎,赢得了观众们最热烈的赞美。在观众持续了十分钟的掌声、尖叫声和欢呼声中,艺术家们一次次返回舞台谢幕。川剧版《灰阑记》跨越了地域界限和文化差异,将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和川剧连接在一起,表达了爱是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和生活目标这一哲理,尽管中国和德国相距遥远,但在川剧版《灰阑记》令人折服的演绎中,两国民众因此有了更多的相知。
10年前的2002年夏天,受文化部和中国文联委派,重庆市川剧院《金子》剧组以中国川剧艺术团的名义,赴韩国参加“汉城艺术节”和水原城堡国际戏剧节。《金子》生动展现了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风采。2006年春天,重庆市川剧院应巴黎姐妹芭蕾舞戏剧艺术公司的邀请,在40天的时间里,在法国22个城市和瑞士的剧院里演出了40余场精品剧目《金子》和传统折子戏,创造了中国戏曲海外演出的奇迹。法国观众贝阿特丝·葵柏荷说,欣赏川剧艺术对法国观众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2004年春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里,郭文景的歌剧新作《凤仪亭》在荷兰新乐团的伴奏下进行了世界首演,由于没有人会敲打川剧梆子,沈铁梅边演唱边自己敲着梆子,把荷兰观众带到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神秘音乐世界中。当年秋天,沈铁梅重赴欧洲,参加意大利都灵九月艺术节演出,在闻名欧洲的都灵音乐学院的舞台上,再次演出《凤仪亭》。2007年夏天,沈铁梅再赴欧洲,在德国科隆,第三度为欧洲观众演出了《凤仪亭》。
2009年,重庆市川剧院再一次登上欧洲舞台,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美术宫里举行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开幕音乐会上,与广州交响乐团联袂演绎了川剧交响乐《衲袄青红》,让欧洲观众再次领略了中国川剧交响艺术的迷人魅力。
在重庆市川剧院海外演出的节目单上,《金子》、《凤仪亭》、《灰阑记》、《衲袄青红》等川剧,已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外国戏迷与观众熟知和喜爱。如果再将节目单往后翻——今年7月,《凤仪亭》将应世界著名艺术殿堂林肯中心之邀,在林肯中心艺术节上连演3场,中国川剧艺术正走向更加宽阔的世界艺术舞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