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秋芬的创作处在收获的黄金时节,从颇有影响的《老沈阳》、《到东北看二人转》,到获得全国读者最喜爱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奖的《蚂蚁上树》,再到此次参加双年奖的《朱大琴,请与本台联系》。

马秋芬现居沈阳,她创作了许多带有强烈东北黑土气息,反映北方民风民情的作品。《远去的冰排》、《山里山外》、《阴阳角》、《水胆》……马秋芬用一系列的作品确立了自己的“马氏文风”。

马秋芬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作家只有植根于本土,用地域化的语言去写作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天地,而原创性和这种地域性也是一个作家的灵魂。

马秋芬1973年就发表了处女作,对人性的深刻挖掘和厚重的文化色彩是她早期小说的特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马秋芬作品的转型期。马秋芬说,“八十年代初期,主观上想转型,想写有本土特色的东西,但写不出来。 ”于是,她系统地接触了外地作家的优秀作品,被一个现象深深触动了,她发现外地作家的作品都带有作家当地的风土人情,都能看到作家身后的土地。这让马秋芬突然顿悟,于是,马秋芬背上背包径直往北走,连续五年去黑龙江,大风大雪大林大莽大山大水,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也是在亲近东北的山水后,马秋芬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的灵感。马秋芬转型之作《远去的冰排》一经问世,这个带有强烈黑土气息的作品就引起了国内文坛的关注。

马秋芬的人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从文人到商人,再从商人回到文人。

1992年,在文坛如日中天的马秋芬突然停下了自己手中的笔进入商海。 2002年,经商获得成功后,她又绝然地离开商海,重新做回文人。“那十年我完全成为了‘经济动物’”。马秋芬这样形容她人生的这一段特殊经历。

马秋芬坦言,自己喜爱创作反映小人物、底层人生活的作品。做商人这十年她最大的收获是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了解了社会的各个层面,这段传奇的经历对她来说是一笔意外的财富,是自己多少次采风都换不来的。

马秋芬的爱人曾在铁岭县插队,在铁岭有一些朋友,她的生活中经常出现铁岭的回忆。她说,“小品是二人转这棵树上变异的一颗果子。小品的根是二人转。铁岭的二人转很好,扎根很深。铁岭出了赵本山,铁岭二人转在全国叫座,这些都与铁岭人的文化根基有关系,铁岭人的幽默气质、生活上的乐观精神,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营养。 ”

马秋芬说:“我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我相信这部作品不但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同样也会给文坛一个惊喜。” (毛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