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赵本山成名以后,很多青年演员竞相学习模仿,一下子出现了众多的“赵氏弟子”。其中,有正式的,有私淑的,也还有冒牌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为了正名,赵本山决定举行隆重的收徒仪式。这次收徒,盛况空前,共有35名弟子向他跪地行拜师礼仪。
对于这次引人注目的拜师仪式,关心者甚众。网上的评论更为热闹,大家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但是,还是开骂批评的居多。不少人称其“很丑很封建”,认为这是封建腐朽思想的表现。言词激烈,几乎出现一面倒的形势。有的说:“赵本山收徒大拜师”,仪式颇像“本山教主”的登基大典,让人感到肉麻甚至恶心。这意味着助长论资排辈、拉帮结派的歪风,容易形成封闭圈子,压制人材,应该作为封建糟粕进行抛弃。也有人认为:有些人一旦功成名就,往往便远离老百姓的生活,倡导行丑陋的封建跪拜礼,把自己以及大家的尊严、人格践踏于圣人尊长的脚下,这并不是尊师重教的表现,而是玷污了人民对某些艺人寄予无限期望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唾弃。
对于这种偏激的见解,似乎大有商榷的余地。
东北二人转,本来是很健康的民间艺术。但是,近些年来已不断分化、演变,开始颓衰、式微。有些为迎合某些观众的爱好,出现了一些黄色下流、低级趣味的形式与内容。艺术质量下降,迫切需要抢救保护。继承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做好推陈出新的工作。现在,它已经列入国家级的保护“非遗”的目录。而,赵本山则是指定的东北二人转的传承者。他肩负着保护与振兴东北二人转的重任,任重而道远,大家都寄予厚望。这次,他大张旗鼓地举行正式的收徒仪式,我认为这是一大好事。艺术传承,应该有序进行。名不正则言不顺。师徒关系,必须明确。这样,才能保证铁岭“赵派”的“绿色”二人转绵远流长,不断地在民间流传下去。收徒仪式,并不仅仅是个形式,而是在公众的关注中,体现了师徒之间的责任与义务、道德与品质。慎重其事,理所当然。在我国,历来都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一朝为师,终身为父。师父传授给你本领,让你在世上安身立命。不辱师命,感恩戴德,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大家应该记得“文革”时期的惨痛教训,学生恩将仇报,师生反目成仇。摧残、扭曲了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造成了恶劣、不良的社会道德风气。其严重的后遗症,至今犹存,令人有切肤之痛。现在,在我国由来已久的师徒传承的地方戏曲与民间艺术,正由于不正常的师徒关系的干扰,已经在走向衰退与没落。目前,全国已有数百种地方戏曲与民间艺术被进入保护“非遗”的目录。同时,也已推出了上百位身怀绝艺、德高望重的传承者,这为开展抢救与保护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有些地区,对此很为重视,已经采取多种形式,开始积极行动。举行收徒仪式,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但是也有一些地区,至今仍然无动于衷。措施不力,听之任之,敷衍了事。现在,赵本山凭借其在民间的影响,担当起东北二人转的“掌门人”,大张旗鼓地举行拜师仪式,这对于促进全国“非遗”保护的工作,具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当然,收徒拜师,可以有多种形式。无论是隆重还是从简,主要还是要体现尊师重道的严肃性与责任感。至于是否一定要采用传统形式的跪拜礼仪,则是见仁见智,不必强求。可以保留这种形式,也可以改成鞠躬等礼仪。即使是行的跪拜礼,也不一定就要扣上“很丑很封建”的帽子的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