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的招考又开始了。与以往不同,今年北影首次开设了相声喜剧表演专业,同时冯巩也已确定将担任相声班授课老师。一直以来相声演员的培养模式都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不过自冯巩开大专班将相声演员批量化“生产”之后,对此种行为的质疑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曲艺界的一些人士对此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省文联有关专家认为如此培养只是一种方式,因为相声的发展需要创新,但是不要跑偏,跑偏了很可能会死路一条。而沈阳相声的旗帜性人物,辽宁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个传承人之一—79岁高龄的金炳昶则认为,不一定说四年的本科班下来就一定能培养出相声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声教育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全是老一套的教授方式,应该根据时代的脉搏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声班”能发展这种传统艺术吗

大年三十,全家人聚在一起看央视春晚已成为一个习俗,对观众来说,最具吸引力的、笑声最多的,无疑是语言类节目。记者统计2001年到 2010年的央视春晚发现,获奖的语言类节目的表演者总是那几位,赵本山“垄断”了10次一等奖,相声小品的获奖者一直在姜昆、郭达、蔡明、黄宏、巩汉林、郭冬临等几位春晚“老人儿”中间徘徊,难有新人出现。新面孔也往往是上过一年春晚后,就销声匿迹了。省文联曲协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们年龄逐渐增大,新生力量匮乏,曲艺界面临的问题十分严重。虽然多年来相关方面一直在呼吁重视培养后备人才,但却难见成效。而北影开设相声喜剧表演班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正是为了培养新一代的相声和喜剧人才,这样的方式未尝不可。其实我省辽宁科技大学早就开设了曲艺表演专业,学生不仅要学相声,还要学表演、小品、评书、创作等等科目,目的是要培养曲艺复合型人才。虽然培养出的学生也有登台表演的,但是屈指可数,而且真正高水平的人才还没有。

而金炳昶说:“因为自己职业的缘故,每次在电视中看到相声都会特别关注,今年春晚看到三个相声节目,有点不过瘾的感觉。我觉得相声本身是一种讽刺作品,应该紧跟时代脉搏,反映什么?时代的关注点是什么?都应该在相声里有所体现。这也是一些经典作品流传至今的原因,但是现在在一些相声作品中却很难看到这一特性了。像我们学相声的时候,都是老师口传心授,一句一句教,那时候也没有什么书、也没有什么教材,都是靠这种方式学习。现在不一样了,像杨振华老师就出了相声集,已经去世的马季老师也出过相声集,想学习相声的学员可以按照相声集中的作品进行练习,之后再表演给老师看,经老师指点之后,达到要求就可以上台了。其实之前老一代的‘口传心授’已经不适应现在时代的发展了。 ”

沈阳的相声演员就剩六人,辽宁省相声怎么就没落了呢

以杨振华、金炳昶等老先生为首的辽宁籍相声演员曾缔造了一个比肩北京、天津的北方相声王国。杨振华的代表作品 《如此大款》、《假大空》、《下象棋》、《八字谜》等在全国都有影响,辽宁相声也曾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长期以来辽宁的相声萎靡了。2005年,杨振华、金炳昶、常佩业、王平、贾承博、于琪等人组成了辽宁相声俱乐部,并先后在南湖剧场、和平影剧院演出,但仅过三个月辽宁相声俱乐部便暗淡“退场”,事实说明我省演出市场没有接纳相声。没有市场便没有舞台,没有登台表演的机会,才造成我省相声人才逐渐匮乏、后继无人的局面。

曲艺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大的环境,从前曲艺人才不断涌现,是因为各地都有曲艺院团,很多曲艺院团都有学员班,这些学员班不断培养新人,并通过演出培养了许多优秀表演人才。但是现在我省各地的曲艺院团早已全部解散,而曲艺院团的相继解散,促成了培养曲艺后备人才的渠道消失。

后备人才培养不足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相声演员成长的环境不存在了,相声演员的成长和培养需要舞台和观众,但是我省却没有专门的演出场所,能够听到相声的茶楼,或者类似于茶楼的地方一个都没有。相声是一种茶楼艺术,在电视上看会失掉相声的魅力,感觉不可乐,只有面对面地交流才能产生效果。相声是面向观众的艺术,需要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到茶楼听相声在今天看来是一种中断了几十年的“新生事物”,不过德云社的成功,也证明了相声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才能焕发活力。

目前,辽宁省真正从事曲艺创作的人才不超过10个。专门为相声写本子的几乎没有,没有创作人才怎么能出好作品?而且好作品也需要经过舞台表演的千锤百炼才能诞生。每演一次通过观众的反应,一点一点地修改,才能出来好作品。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专门表演相声的曲艺茶楼,逐渐引导、培养观众群,让观众亲身体验这中断了几十年的“新生事物”,千万不要让传统艺术成为被博物馆珍藏的“遗产”。

说到沈阳的相声,金炳昶老先生语塞了,他对记者说:“原来北京、天津、沈阳是相声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地区,但是现在,把沈阳的相声演员整理起来,也不超过6个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金炳昶说:“没有好的作品,没有人写相声作品了,而我跟杨振华老师都已经老了,我有时候经常在扪心自问,我自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沈阳相声的两个传承人之一,可是我根本没起到作用,没有尽到传承人的义务。我要把相声传承给谁?我自己都不知道。 ”金炳昶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原来的相声演员都改行了,有的人去演小品了,有的人去演电视剧了,还有的人去当主持人了,有的人转行到幕后……因为没有人专注于写作品,致使与时俱进的相声作品缺失,最后导致沈阳的相声演员们没有表演的舞台,再加上沈阳相声艺术后备人才的缺乏,这些都导致相声艺术走了下坡路。

二人转演员可以速成相声就不能速成

其实,针对冯巩在北影培养相声人才行为的质疑的焦点之一就是,冯巩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冯巩,那是师傅马季一对一传帮带的结果。

但记者采访中发现,曲艺界专家则更倾向于传统的相声人才培养方式,就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师傅一对一带徒弟,通过口传心授,徒弟跟师傅苦练基本功,不仅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还可以边学边登台表演,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学相声,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因为一登台观众就能看出你基本功是否扎实,如果不扎实一下就露馅。二人转演员有好嗓子可以速成,观众也可以接受,相声就不能速成。

今年春晚相声《论捧逗》的表演者贾玲毕业于中戏的相声班,其《论捧逗》表演得非常不错,将很多新鲜的元素加在传统的相声段子里,给人的感觉是眼前一亮。不过贾玲后来在湖南卫视2010元宵喜乐会表演的相声《蜗居》却完全偏离了相声。相声如果这样发展,就不能称为相声了,很可能会死路一条。相声是语言艺术,通过语言包袱、幽默、讽刺来吸引观众。就像郭德纲的相声,全靠嘴皮子。

金炳昶对记者说:“因为北影现在还没有毕业生出来,所以没法做出评价。我认为不一定说四年的本科班下来就一定能培养出相声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声教育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全是老一套的教授方式,我认为应该根据时代的脉搏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金炳昶接触过天津曲校的毕业生,他说:“天津曲校的毕业生,我认为还是不错的,现在有一些曲艺团的骨干力量也是来自于天津曲校。他们的培养方式,也是传统相声艺术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学习传统相声,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舞台表演经验,在那里任教的老师也都有相声演员的经历,我比较认同这样的方式。 ”

相声班能否培养出优秀相声演员并不重要,但相声班培养学生的思路却值得关注。这些年央视春晚的相声小品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而纯粹展示语言艺术魅力的相声日渐式微,冯巩的“相声班”更有可能把这种倾向“发扬光大”。传统的“说相声”若是变成了 “演相声”,还能叫相声吗?同时也与“相声班 ”招生简介里所说的 “为了保护、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的办班宗旨不相符。

金炳昶说:“我认为相声还是应该以说为主,现在我看到一些相声中加入了表演的元素,我觉得,表演也应该有所把握,如果表演过度了,就不是相声了,而是小品了。 ”(记者 肖杨)

(摘自 《辽宁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