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凤冠霞衣,将眉目掩去,伴随着一声高亢明亮的锣鼓声,旦角戏腔响彻戏堂。台下,男男女女端着茶,痴迷地看粉黛如何眼波流转……3日下午,一声声或温婉流传、或跌宕起伏的汉剧唱腔不断从解放路14号老年活动中心传出。每逢周末,民间艺术团“荆楚文化天阳艺术团”都会在这里免费演出。

这个草根舞台,不仅是汉剧迷们一饱耳福的地方,更承载着痴迷于汉剧的老艺人们普及、振兴荆州汉剧的希望和期待。

新老戏迷:文化魅力独特就爱汉味唱腔

“孤王高岗,观仔细,两员上将比高低,越椒战马往后退,小将战马一步一步紧紧追……”锣鼓阵阵,耍刀射箭,一波又一波的连番动作将表演不断推向高潮。当90多岁的尹金鹏饰演的楚庄王威风八面走上台,并擂响鼓声后,台下顿时掌声如雷……

这里是解放路14号老年活动中心,每个周末的下午,热爱汉剧的市民都可以在此欣赏到“天阳兴汉汉剧团”为市民义演的汉剧剧目。据了解,今年9月份,天阳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免费提供了这个舞台,并组建了“荆楚文化天阳艺术团”,而“天阳兴汉汉剧团”便是其中的一支队伍。

“荆楚文化天阳艺术团”团长李书珍介绍,“天阳兴汉汉剧团”是一支由“崇文兴汉汉剧团”延伸出来的队伍,也是一支由一群花甲、古稀、耄耋之年的老人自发组成的民间业余队伍。他们有的是原沙市汉剧团退休演员、有的是汉剧票友。

该团30多名团员自备戏服、演出道具、乐器,于周六周日下午登台为大家义演。

当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台下密密麻麻地坐了100多位观众,门外更有不少“站客”。

68岁的老姨爹沈大平家住沙棉厂,为了看戏,每个周末他都会早早来到“荆楚文化天阳艺术团”老年活动中心“抢位置”。沈大平称,汉剧是荆州民俗文化的奇葩。“汉剧曲调优美,唱词和说白都具有荆州特色,更是我们这代老人儿时的记忆。我对汉剧有着特殊的情感,就爱这汉味唱腔!只可惜很多年都没看到这样精彩的表演了。”沈大平既欣喜又无奈。

采访中,现场观众均表示,汉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天阳兴汉汉剧团”通过义演让汉剧这种民俗艺术重新得到了展示,深受大家喜爱。

非遗保护专家:保护传承汉剧荆州“内热外冷”

35岁的市民高先生在“荆楚文化天阳艺术团”老年活动中心附近上班,他说,自己对汉剧了解不多,听不懂演员们唱的是什么;平时上班很忙,也没有时间来看表演。现代都市,像高先生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似乎由来只有老人们对汉剧深深表达着他们的衷情……

汉剧演员们热血沸腾,圈外人士“冰冷”对待。“10多年前成立的‘崇文兴汉汉剧团’一直以来热火朝天地开展汉剧表演活动,但没有引起社会和有关文化部门的广泛、高度重视,汉剧在荆州是‘内热外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文华说,荆州汉剧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传承,在如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境。

据王文华介绍,戏曲曾是荆楚文化百花园中一枝绚丽的奇葩。据资料记载,在明清两朝的数百年中,仅沙市一地可供戏曲演出的场所就有九宫,十八庙,十三帮(会馆)之多。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曾对沙市的戏曲繁盛状况赞叹为“从来郢市夸能干,今日琵琶饭甑多。”

沙市素有“戏迷城”之称,荆沙人爱看戏,会看戏并擅于品戏。戏迷们对各自喜爱的剧种情有独钟。自晚清以来,不少汉剧艺人到荆沙搭班唱红,再冠以“荆沙名角”到武汉打响。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汉剧在国泰民安、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却无昔日之辉煌,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的考验。

虽然汉剧传承面临巨大困难,但令人欣慰的是沙市汉剧票房依然存在,汉剧演员依然热情不减。王文华介绍,10余年前,汉剧退休演员和爱好者对荆沙无汉剧感到不满,于是组建了“崇文兴汉汉剧团”,自筹资金、自搭舞台、自购服饰道具开展汉剧演出活动,搞得颇有声色。汉剧名旦李书珍,便是其中一员。

多年来,李书珍致力于振兴汉剧,历经艰难坎坷,尝尽酸甜苦辣。一退休,她就加入了“崇文兴汉汉剧团”,继续她的汉剧事业。在“崇文兴汉汉剧团”传技授艺、四处演出没有工资报酬,但李书珍和她的团友们默默付出,辛苦坚守,没有一句怨言。“为了普及汉剧,振兴汉剧,90多岁知名汉剧演员尹金鹏、江金中都还在登台演出、传技授艺,这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希望通过‘荆楚文化天阳艺术团’这个载体来普及汉剧,振兴汉剧。让汉剧在荆州继续传承,是我们最大的梦想!”李书珍动情地说道。

草根剧团:搭建戏台义演让汉剧广流传

李书珍介绍,崇文兴汉汉剧团成立10余年来,清唱或挂衣上演了传统折子戏近200出,编创小剧目演唱小品10余个,还将汉剧濒临失传的《太君辞朝》、《打龙棚》、《伯牙听琴》、《刀劈三关》、《文王访贤》、《射花荣》、《杨滚教枪》等剧目恢复演出,并刻制成碟。到目前为止,崇文兴汉汉剧团已有录音、录像的碟片30、40盘,为汉剧保留了珍贵的资料记录。

10余年来,崇文兴汉汉剧团不断吸收新的汉剧爱好者来壮大剧团力量。使剧团逐渐从当初的5个人发展到如今的50多人,成为省内仅次于武汉汉剧团规模的剧团。

为了寻求汉剧新的发展,近年来,崇文兴汉汉剧团除了传承传统剧目,还紧跟时代步伐为汉剧注入“时尚”元素。据李书珍介绍,去年,为配合“四城同创”工作,剧团创作了《六个姨妈夸荆州》;为配合荆州市的廉政建设,剧团创作了《手莫伸》……“《六个姨妈夸荆州》两年来演出10多场,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在今年8月,我们在便河广场义演该剧,上千名市民观看了演出!“李书珍心怀成就感。

“10余年来,我们转战各处演出,艰难地开展活动。现在好了,‘荆楚文化天阳艺术团’为我们提供了固定的场所,这既为我们演员提供了好的平台,也为戏迷看戏创造了更好条件。有了固定唱戏的地点、时间,相信我们的观众将会越来越多。”李书珍说,两个月来,他们的观众在不断增加,反映也非常好。李书珍说,汉剧饱含着荆沙人民的智慧,是在岁月的磨砺中形成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将继续在这个舞台上发挥余热,让更多的人了解汉剧,喜欢汉剧。”李书珍坚定地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