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警察的名号“三六九”至今被上海人视作“捞现钞”的代名词;流氓“炳根”翘脚走路的样子还时常闪现在脱口秀;“二房东”叉着腰、叼着烟、脸颊一颗大痣的模样更是成为一代包租婆的标配。若你要问,这些“一看就能看出来”的角色是来自哪里?99%的上海人都会立马反应:“《七十二家房客》呀!”
昨晚,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看家戏《七十二家房客》再度上演于逸夫舞台。提前两个月就告售罄的票房,目测几乎无空位的上座率,以及笑得前仰后合的老中小,无不印证了这台经典滑稽戏的魅力。
席间有不少头发花白拄着拐杖,互相搀扶着来捧场的老戏迷,在他们的笑声中既有欢乐也有对过往的怀恋。张家阿伯老两口就是《七十二家房客》的“忠粉”,两个加起来快超过150岁的老人,在剧场笑得跟孩子一样。阿伯说:“我从小欢喜看滑稽,《七十二家房客》只要演,我一趟勿脱班。”一旁张家姆妈也说:“我是看着王汝刚从‘小皮匠’演到‘老流氓’,那时候也是这样笑得肚皮痛。”
昨晚现场也有不少小童的身影,坐在中间走廊第二排的小妹妹就站着看完了全场,孩子控制力有限,有时笑得止不住,暗场换景时还能听到她笑得咯咯咯。滑稽戏本就图热闹,周边观众也不恼,只觉孩子童真有趣。倒是父母觉得不好意思,一个劲劝:“笑得轻一点!”这位80后妈妈告诉记者:“小朋友在家并不怎么说上海话,自从上了幼儿园,家里更是‘开国语’多,本没指望孩子能听懂多少,没想到她倒是入戏。”
爆笑之外,更多老戏迷感慨,看到人滑自83岁的“老娘舅”李九松,到中坚力量王汝刚、毛猛达、张晓玲,再到青年一代钱懿、陈靓、潘前卫,老中青三代演员整体“接班”,真是欣慰:“总担心滑稽戏要‘断档’了,还好‘香火’还在延续。”但戏迷们也忍不住“埋怨”:“就是现在像这种经典不太看得到了,滑稽演员还是电视台少跑跑,虽然看到伊拉机会多了,但小品、段子大都不痛不痒,还是要多钻研、排大戏。滑稽戏、滑稽戏,滑稽还要有戏,才叫滑稽戏!”(记者 朱渊)
(摘自 《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