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网络
《生死擂》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影片,表现清末芜湖米市工人抗英斗争的事迹,塑造了苏月英、赵大江、郑京生为代表的斛行工人崭新的艺术形象。片中有儿女情长,更有爱国豪情,最精彩的场面是结尾时的三打擂。虽然有着传统的一个女人与两个男人的戏剧模式,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矛盾,使影片所阐释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荡气回肠,引人深思。将这样一个故事拍摄成黄梅戏电影,导演王好为坦白地说:“将黄梅戏拍成电影,又要适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实在是件难事,我们在摄制过程中吸取了黄梅戏与电影的优长,‘虚实相生’。既遵循戏典‘诗化’、‘情化’、‘美化’的创作准则,又要适应电影的结构特点,于是在人物刻画、蒙太奇语言、声画构成的处理上下足了功夫。”
看得出来,影片为了充分表现人物心灵,展示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一改往常戏曲片以中景为主的定势,而多用特写、近景与全景、远景,并使叙述节奏跳跃生动。很多人对黄梅戏《天仙配》的曲调耳熟能详,《生死擂》的音乐在《天仙配》曲调的基础上又有所改进,既保留了固有的优美缠绵,又有题材带来的刚劲激越,独唱、对唱、重唱、合唱、伴唱、配器中西合璧、唱、念、又有适合了电影的特点。被称为近年来黄梅戏艺术和电影艺术结合得较好的作品。王好为说,这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戏曲剧片。
主演由安徽省梅花奖得主韩再芬、黄新德、董成和一级演员陈小成、蒋建国担任。
将黄梅戏拍成电影,是为了将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能够拓展出另一片广阔的市场。因为,黄梅戏唱腔柔美、悦耳、易学、道白更接近普通话,深受青年观众的喜爱,因为,黄梅戏的《天仙配》、《女驸马》都是靠电影手段造成全国性的影响的,如今相隔40多年了,新版黄梅戏故事片《生死擂》能否走红市场,令人期待。将舞台上的黄梅戏搬上银幕,是让镜头对准舞台来个全版拷贝,还是在戏曲与电影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融合点,尝试出一条拍摄戏曲电影的新路,由安徽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戏曲影片——黄梅戏戏曲故事片《生死擂》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 黄梅戏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以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见长,在全国拥有很多的黄梅戏迷。目前,黄梅戏在戏曲普遍走下坡路的情况下,是处于上升趋势的一个剧种,名列全国五大剧种之一,排名仅于京剧之后。《生死擂》是为了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发展战略而组织拍摄的。
该片已申报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和今年的“电影金鸡奖”,并将参与明年“中国电影华表奖”角逐。该片将于国庆节前后面向全国发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