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拍绣娘,有感而发,作此篇,以记之。欢迎批评指正!
欣闻家乡拍绣娘,心里美呀喜发狂。天降甘霖润万物,山欢水笑人欢畅。十年寒窗登金榜,洞房花烛俏新娘。复而中了六合彩,喜从天降乐开怀。绣娘绣娘我的娘,今日终于出绣房。深闺美女人不知,一旦面世天下瞩。乾隆皇帝接见你,黄梅名伶你第一。三千弟子遍天下,天涯海角有足迹。 黄梅是你出生地,安徽有你授艺迹。凤英是你得意第,英年早逝天下泣。开元盛世百花放,翻天覆地大变样。于今不唱江南曲,都作黄梅县里腔。
邢绣娘:(1744-1811),黄梅县孔垅镇邢大墩人。乾隆皇帝御赐“采茶名伶”。我国五大剧种“黄梅戏”早期表演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出生于演唱世家,从小与兄嫂一起出门卖唱,因扮相俊俏,唱腔甜美,出道不久便赢得了“不要钱,不要家,要听绣娘唱采茶”的美誉。绣娘因丈夫死于水灾,再次回到娘家与兄嫂搭班唱戏,又相继获得“北方梆子有二,黄梅调子无双”和“不接京城大戏王,愿请黄梅邢绣娘”等美誉,再加上黄梅县“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和黄梅县几乎人人都是“戏迷”的地域氛围,从而为邢绣娘最后完成黄梅采茶戏的创建,提供了必要条件。
幼时跟兄嫂学唱采茶戏。出嫁后,因夫亡又回到娘家跟兄嫂生活,农闲时搭班唱戏,工小旦。她戏路很广,以扮演《蔡鸣凤辞店》中的卖饭女、《上天台》中的祝英台、《白扇记》中胡金莲等小旦而闻名。
道光初年,因孔垅地区又遭水灾,兄病故,她带着老母和三岁的侄儿到江西都昌、鄱阳、浮梁、景德镇传艺、唱采茶戏。景德镇一个花花公子,见秀娘年青貌美,要纳她为妾,后在四川拳师吴荣帮助下,才逃回黄梅。刚到家中,族长又要将她卖给当地一个富户作妾,秀娘只好再次逃离黄梅,到异乡唱采茶戏谋生。乾隆四十五年邢绣娘与丈夫汪水贤(王辉文)在安徽省青阳县离九华街约30华里杨家河村安家落户。清道光年间,汪辉文与邢绣娘的长子汪敬延,次子汪警宜,带着他们的儿孙,到湖北黄梅县汪革村认祖归宗。
她聪明伶俐,在前人的基础上,将黄梅采茶小戏向前推进一大步,使之成为真正的高台大戏---黄梅戏,并从黄梅一路唱到京城,乾隆皇帝看了邢绣娘的戏后,被其婉转动听的曲调和生动的表演艺术所感动,亲笔题写“采茶名伶 ”。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说严凤英是黄梅戏的皇后的话,那么,邢绣娘便是黄梅戏的皇太后”。
邢绣娘旧居位于黄梅县孔垅镇邢大墩。故居为二间土砖房。内有邢绣娘青少年时期使用过的木床、连厢、道情筒和“采 茶戏”戏装等纪念物及《蔡鸣凤辞店》、《上天台》、《白扇记》等剧本。
邢绣娘是乾隆末年湖北黄梅的一位平民女子,自幼酷爱唱黄梅调,在邓文滨和王耀文的帮助下,组建了戏班,演出深受百姓欢迎。为使黄梅调成为与昆曲一样的高台大戏,邢绣娘不断地总结前人的经验,探索全新的演唱风格和技艺,提高着自己。她的丈夫梅火望被歹人杀害,她被迫带着戏班去安徽演唱。
在徽商江春的帮助下,黄梅戏在安徽人民中扎下了根。邢绣娘最终和王耀文结合。黄梅县年年发大水,贪官污吏贪污救灾银两、迫害忠良。邢绣娘的父亲被活活气死,学生瞿学富告发贪官却被定成死罪。邢绣娘不惧危险,利用乾隆下江南之机,以唱曲的方式告御状,促使乾隆惩治了贪官污吏。邢绣娘还收徒传戏、播撒黄梅戏的种子。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潜心著书立说,成为黄梅戏第一代创派宗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