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够评词花腔黄梅调,看不够水袖长衫舞悠悠。
  请回娘家的黄梅戏,自成一派,香飘梨园。
  奇葩满园一剪梅
  黄梅戏,黄梅是根,却枝繁叶茂于安徽。

1989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把黄梅戏请回娘家”,在黄冈设立省黄梅戏剧院。

经20年努力,省黄梅戏剧院不仅已是代表鄂派黄梅戏最高水平的“一剪梅”,且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庆市黄梅戏剧院形成三足鼎立、争相媲美之势。

近日,记者来到省黄梅戏剧院排练厅。台上,新编现代黄梅戏《李四光》正在紧张排演。台下,鄂派黄梅戏的奠基人之一、年过七旬的著名导演余笑予一丝不苟,不时帮演员抠细节、讲剧情。

要将黄梅戏真正请回娘家,一要有戏,二要有人。余笑予说,安徽黄梅戏在全国打响,关键在于有《天仙配》、《女驸马》等代表剧目。

省黄梅戏剧院一成立,就在保留黄梅戏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在编导、表演、声腔、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艺术创新,先后创作排演了《双下山》、《未了情》、《和氏璧》、《红罗帕》等一大批优秀创新剧目。

《双下山》获全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振风杯”大奖;《未了情》在全国第五届艺术节上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第一名、“文华导演奖”、“文华音乐创作奖”、“文华表演奖”。

许多专家和观众评价:“湖北黄梅戏,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注入了荆楚风韵,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为不断提高全省黄梅戏的整体艺术水平,省文化厅与黄冈市决定每三年举办一次黄梅戏艺术节。

经过前6届艺术节的推动,黄冈的6个县级黄梅戏剧团精品频出,奇葩满园。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的《奴才大青天》,获全省首届地方戏曲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英山县黄梅戏剧团的《天职》,成为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第一部湖北黄梅戏剧目;武穴黄梅戏剧团的《老屋春秋》,获得全国第五届黄梅戏“金黄梅奖”,等等。

在即将举行的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上,大型黄梅戏《李四光》、《邢秀娘》、《布衣毕昇》等一批创新剧目又将登上舞台,争相斗艳。

在七艺节武汉新闻发布会上,为了做好“推销”,黄冈市长刘雪荣登台献唱一曲黄梅戏,不仅引来满堂喝彩,也引来广大观众对这场艺术盛宴的殷切期待。

群星闪耀两相辉

说起黄梅戏,人们自然会想到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韩再芬等名角。“戏因人传”,安徽黄梅戏之所以久盛未衰,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名角辈出。

为培养本地的黄梅戏人才,黄冈市“招兵买马”引进演员;把黄冈地区的大部分楚剧、汉剧团改为黄梅戏剧团;成立了黄冈艺校,专门为各黄梅戏剧团培养输送人才。

如今,湖北黄梅戏也是群星闪耀:杨俊、张辉,以及周洪年、余万能、王慧君、石蔚华、董小满、谢思琴等。

其中杨俊、张辉无疑是最闪耀的两颗。

杨俊,先后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七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国黄梅戏艺术节表演金奖等殊荣;张辉,先后四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相继获得全国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表演金奖、省戏曲剧目会演表演一等奖、第二十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荣誉。

每届黄梅戏艺术节,都是一个造星的大舞台。通过这个平台的锻炼和发掘,黄冈涌现出一大批有潜质的年轻演员,以及编剧、作曲、导演和舞美人才,为故乡黄梅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专家认为,我省黄梅戏表演人才的总体艺术水准仍有待提高。

为锻炼新人,省黄梅戏剧院大胆启用谢思琴等青年演员,让他们在七艺节重头大戏《李四光》中担任主演;省黄梅戏剧院筹备成立小梅花剧团,从娃娃抓起,培养后备人才;黄梅县黄梅戏剧院与黄梅理工学校合办“黄梅戏艺术实验班”,一批优秀青年演员茁壮成长,正脱颖而出。

华彩乐章三重奏

政策扶持、市场开发、体制创新,是改善戏曲生存环境、实现发展振兴的三大要素。

黄冈市坚持打造黄梅戏品牌,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市委书记刘善桥说,要“唱响黄梅戏,打造文化牌,提高知名度”,使黄梅戏成为黄冈最闪亮的城市名片、最显著的文化标识。

黄冈市委、市政府切实解决各剧院(团)的实际困难,为省黄梅戏剧院每年增加拨款170万元,改善黄冈艺校办学条件,成立剧本创作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人才队伍建设和剧目生产。

今年,黄冈市正式立项,决定投资1.2亿元在风景秀丽的遗爱湖公园旁建一座现代化的中国黄梅戏大剧院,将打造黄梅戏艺术的最高殿堂。

演出是戏曲生存、发展的基础。剧团要扩大演出市场,不仅需要受观众欢迎的艺术产品,更需要积极的市场意识和高超的市场营销。

近3年来,省黄梅戏剧院坚持走艺术市场化道路,邀请名角吴琼加盟演出,扩大影响力和广告效应;用剧场冠名、创作演出宣传企业品牌的节目及晚会等形式与企业联姻。接下来,他们还将设立黄梅戏会馆,开展形式灵活的小剧场演出,以满足观众和市场新的需求。

改革激活艺术生产力。省黄梅戏剧院推行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制度,提高了演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大批引进人才,形成“鲶鱼效应”,演出队伍面貌焕然一新;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先后进行了五次改革,从推行承包经营模式、改革剧院建制,到人与戏双向改革,逐步破解体制难题;英山、蕲春、罗田、武穴等黄梅戏剧团也纷纷进行体制改革,演出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市场,自身活力明显增强。

植根于故乡文化的沃土,沐浴着科学发展的春风,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浇灌,黄梅戏这种古老艺术一定会奏出时代的华彩乐章!(张进)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