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里来到安徽合肥,见到了最美的春天,见到了春光中最美的花朵--硕大的鲜艳的黄梅戏艺术之花。缤纷的黄梅戏新成果展示活动赶在"五一"之前陆续展开:黄梅戏艺术新成果展览开展;黄梅戏电影展映;黄梅戏"小梅花"剧团成立;黄梅戏著名唱段教唱活动举办;黄梅戏艺术发展座谈会深入展开;黄梅戏艺术新成果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大张旗鼓,镇定从容。这景象,这气派,就只有用"梅开三度"来形容。是的,这正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战略目标,这正是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不变的初衷。

在黄梅戏从草台跃上艺术殿堂的200年发展历史中,以严凤英、王少舫为代表,以《天仙配》、《女驸马》为标志,黄梅戏曾经"梅开一度",这是新中国带给黄梅戏的具有革命意义的"一度梅";之后,经历漫长的萧条,在改革开放的生机中,以马兰、黄新德为代表,以《红楼梦》、《无事生非》为标志,黄梅戏高举改革大旗,又曾实现"梅开二度"的繁荣局面,这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二度梅";稍后,从1998年至2000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口号:"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随后积极有效地开展了黄梅戏艺术年、黄梅戏展示年、黄梅戏影视年等系列活动,不仅做到了出戏、出人才,而且还开拓了黄梅戏发展的新的空间。此时,以韩再芬为代表,以《徽州女人》为标志,多台黄梅戏大规模进京,又以更大的规模巡演于江淮大地,令人信服地创造了黄梅戏在新时代的崭新高潮。尽管安徽省的有关领导及安徽省的艺术工作者们仍然有些传统地含蓄着,但来自北京的各路专家已经在研讨会上说开了:黄梅戏"梅开三度",可喜可贺这便是拥有了更广阔发展前景的"三度梅"。

黄梅戏,"梅开三度",这是今人不辱使命、不负后人的功劳。

大珠小珠落玉盘 只等专家来发言

从乡野的风发展成时代的潮,黄梅戏是幸运的,数黄梅戏200年来的风流,多到无从下笔;看1998年以来黄梅戏新的成果,清晰得历历在目:伴随黄梅戏艺术年、展示年、影视年而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成果。黄梅戏舞台剧《风雨丽人行》荣获第七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女人》荣获第九届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和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黄梅戏电视剧《秋》荣获第十六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和第十八届中国电视飞天奖;黄梅戏电视剧《啼笑因缘》荣获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和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飞天奖;黄梅戏电影《山乡情悠悠》荣获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黄梅戏电影《生死擂》被中宣部确定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向全国推荐放映影片;韩再芬荣获第九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和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就是黄梅戏在20世纪末与21世纪之初所创造的累累硕果。2001年4月,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发动"艺术总动员",以史无前例的系列黄梅戏新成果展示活动,彰显黄梅戏诱人的成绩,告慰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热爱黄梅戏的观众。从中,便又见到了别出心裁的大手笔。

黄梅戏新成果展览在安徽省博物馆推出,展览自开展之际,观者便络绎不绝。那些叙述黄梅戏历史的平面图片,被立体地悬挂在灯火通明的橱窗中,鲜明地划分出"梅开一度""梅开二度""梅开三度"3个阶段。在"梅开三度"这一阶段,不仅有如上所述的种种成果,还有近年来黄梅戏优秀新剧目的现场小型展演,舞台是以实景为模本微缩制作而成的,台上的那一出出《秋千架》、《徽州女人》、《风雨丽人行》、《啼笑因缘》、《柳暗花明》、《乾隆辨画》等,全部由刚刚成立的"小梅花"剧团的黄梅戏演员担纲,男孩女孩们,十七八九,鲜亮、晶莹、帅气,却有传神的动作与眼神,如此活的戏曲展览,此前闻所未闻,何况百闻不如一见,加上马兰、黄新德、吴亚玲、蒋建国、韩再芬、李文等绘声绘色的原唱,令人如临画中,如沐春风,搞不清那时刻究竟是观者还是剧中人。这么零距离被戏剧展览感染,实在罕见。

在目睹这样生动的展览之后,来到另一个展厅,又见到了生动的由舞台走上了银幕此刻展映在荧屏上的多部影视黄梅戏,再之后,又见到了码放得十分有序的黄梅戏音像制品,气势恢宏,让人不禁感慨:安徽,究竟你给了黄梅戏多么大的关注!

在4月26日黄梅戏艺术发展座谈会之前,有关专家学者兴奋地看到了这样的展览,叫他们如何不说出"梅开三度"这样的肺腑之言呢?

梅开三度春潮涌 喜上眉梢忧犹在

4月26日,黄梅戏艺术发展座谈会在合肥八一宾馆举行,会议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联合召开,来自文化部有关司局、中国剧协、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以及安徽本省的黄梅戏艺术家、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雷喜宁在发言中说道: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黄梅戏艺术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并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一批优秀的剧目破土而出,一批年轻的艺术家崭露头角,一系列黄梅戏艺术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黄梅戏"梅开三度",不再是良好的愿望和口号,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戏剧评论家康式昭兴奋地说:黄梅戏艺术新成果展览集中体现了黄梅戏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3次高峰,第一次高峰我受到的是远距离的感染;第二次高峰,马兰、黄新德的表演使我中距离地体察到了黄梅戏的艺术风采;这一次"梅开三度",我则是近距离地感受到了黄梅戏艺术诱人的魅力,特别是1999年8台黄梅戏进京,我享受到了黄梅戏艺术大餐黄梅戏艺术成果如此繁荣,我看原因很多:一是政府重视、支持;二是广大黄梅戏从业人员不懈努力;三是把剧目创作当做根本任务;四是不断地推出新人。总之,一个剧种有没有发展前途,关键取决于有没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有没有修正自己前进步伐的勇气。

安徽省著名剧作家金芝在总结黄梅戏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时说到了"6个全面",即全面筹划--计划周密,步骤有序;全面出击--抓舞台、拍影视、重研讨、促人才竞争、建新的剧团;全面突破--突破黄梅戏历史上艺术形象比较狭小的范畴,扩大了形象表现力;全面开展--与黄梅戏有关的音乐、舞美、表演齐抓并举;全面合作--调动全省宣传舆论界、文化艺术界,齐心协力,呈现出合作促繁荣的态势;全面收获--黄梅戏在中国、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但是,作为黄梅戏发展的历史见证人和仍然活跃在黄梅戏艺术领域中的从业人员,金芝也表示出对黄梅戏现存的遗憾: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还缺乏登峰之作;创造了一片森林,但是还缺乏参天树木;推进了一个大队伍建设,但是并没有形成一支劲旅;打开了一个新局面,但是还没有扭转戏曲在现阶段面临的共同问题,比如观众与市场。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多种积累:经验的积累、成果的积累以及人才的积累。最后才能做到既推陈出新,更推"新"入"陈",保证戏曲仓库里有精良的储备。

黄梅戏艺术发展座谈会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发仁主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骆惠宁在下午的研讨会上称赞本次研讨会"有实践的总结、理论的研讨、热情的鼓励、冷静的思考",都是真知灼见,他对大家的发言深表谢意。接着,骆惠宁部长对再度形成高潮的黄梅戏艺术作了这样的评估:更具文化品格、更具都市品格、更具当代品格,对当代戏曲整体发展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并且还对黄梅戏的可持续发展做了认真的思考,表示年内将召开一个专门的会议,探讨如何保障黄梅戏能够在一个更新的起跑线上发展。

来自北京的戏剧专家何孝充、姚欣、王安葵以及雷喜宁副司长在充分肯定黄梅戏"梅开三度"的成绩后,也都对黄梅戏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大家一致认为:黄梅戏要立足革新,不断完善演出机制;黄梅戏有比较强的流行潜质,在设法吸引都市观众的时候,不能丢掉农村观众;黄梅戏可以采用多种艺术手段甚至科技手段,实现舞台上的艺术革新,但不要轻易改变被大家喜闻乐见的音乐风格;黄梅戏历经"梅开三度"的繁荣,应有更年轻的编剧、音乐人才出现,优秀的黄梅戏男演员似乎也有些缺乏;黄梅戏既然与徽字牌相得益彰,应在徽文化上多下些功夫,徽文化在世人眼中了不起,但是还比较抽象,以徽文化为背景的优秀的黄梅戏可能会持久耐看。

简而言之,"梅开三度",喜上眉梢,喜中有忧,忧在当前。

全套班子来表彰 六位人才获大奖

展览、展映、揭幕、广场活动、学术研讨,黄梅戏新成果展示活动丰富多彩,动人心魄,但大头还在后面。多年来一直默默耕耘的安徽省文化厅厅长赵世对和他的同事们正期待着那个时刻。4月2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表彰为繁荣黄梅戏艺术事业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通报》。省政府决定:

一、授予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女人》、《风雨丽人行》,黄梅戏电视剧《秋》、《啼笑因缘》,黄梅戏电影《生死擂》、《山乡情悠悠》等剧组、摄制组"繁荣黄梅戏艺术事业突出贡献奖"; 授予黄梅戏舞台剧《秋千架》、《木瓜上市》、《啼笑因缘》、《柳暗花明》、《斛擂》、《乾隆辨画》,黄梅戏电视剧《二月》、《木瓜上市》,黄梅戏电视舞台艺术片《风雨丽人行》,黄梅戏激光视盘《中国黄梅戏经典》、《黄梅戏花开新世纪》,黄梅戏论著《黄梅戏通论》等剧组、摄制组、编写组"繁荣黄梅戏艺术事业贡献奖"。

二、授予金全才(金芝)、时白林、胡连翠、马兰、黄新德、韩再芬6位同志"繁荣黄梅戏艺术事业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享受省劳动模范待遇。 安徽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安庆市人民政府、芜湖市人民政府、安徽电视台等单位也在《通报》中被表扬。

4月28日下午,黄梅戏艺术新成果表彰大会在安徽剧院隆重召开,此时在皖视察工作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毛致用,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以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其他领导卢荣景、孟富林、方兆祥、王昭耀、乔传秀、杨多良、骆惠宁、刘广才、蒋作君、季家宏、汤朝荣等全套班子成员出席了表彰大会。表彰大会上,安徽省副省长蒋作君代表省政府宣布了《关于表彰为繁荣黄梅戏艺术事业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通报》,被表彰的单位及个人从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手中接过了奖状。此景此情,庄重、隆重,再次印证了流行在文化圈中的那句老话:有为才能有位。

安徽省委副书记方兆祥在表彰大会上说:以省政府的名义,表彰近年来为繁荣黄梅戏艺术事业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这对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安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回顾了近年来安徽省黄梅戏事业的一系列成果后,他说:我们完全可以说,黄梅戏继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梅开一度",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的"梅开二度"之后,在多年努力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新一轮发展高潮,实现了"梅开三度"。

一锤定音。相信安徽省的每一位艺术工作者心中都会有诸多感慨。当然,还有很多寂寞的执著的优秀的黄梅戏艺术工作者可能与这一次的大奖擦肩而过,难免心有遗憾。但是,没关系,给黄梅戏的,就是给你们的;给他们的,就是给你们的。光荣属于大家。 (中国文化报 赵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