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一听到这段耳熟能详的曲调,我们会立刻想起黄梅戏电影《天仙配》。6月6日,《天仙配》作曲、黄梅戏专家时白林来到沈阳新民市,参加“新时期舞台艺术研讨会”。时白林还带来许多有关黄梅戏的珍贵资料,捐赠给新民文化博览园。研讨会结束后,时白林接受了本报记者独家采访。

导演坚持拍成歌舞故事片

尽管黄梅戏是安徽的地方戏,但黄梅戏在南北方都拥有大批观众,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系列经典黄梅戏故事片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映。 《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影片以及其中的经典唱段使广大观众感受到黄梅戏的艺术魅力。时白林正是这些黄梅戏影片的曲作者。

接受采访时,耄耋之年的时白林回忆起55年前的往事。 1955年,上海电影局准备拍摄舞台纪录片《天仙配》,但该片导演石挥坚持要将《天仙配》拍成一部载歌载舞的歌舞故事片,理由是这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不仅要拍给安徽观众看,更要拍给全国观众看。上海电影局最终赞同导演意见进行拍摄,于是就有了家喻户晓流传至今的《天仙配》。

时白林还透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唱段共四句,传统黄梅戏音乐其实只有前两句的音乐声腔,后两句是时白林与另一位老艺人依据传统唱腔改编创作的。当时 《天仙配》的主演严凤英、王少舫都对这些新编唱段感兴趣。谈到严凤英,时白林告诉记者,当时选严凤英主演《天仙配》是众望所归,因为她当时就是黄梅戏的领军人物,年纪轻轻就获得了全国戏曲大奖。 《天仙配》剧组一致认为女主角非严凤英莫属。在时白林的印象中,黄梅戏名家严凤英为人谦虚,平易近人,对艺术一丝不苟。时白林说,“纪念严凤英诞辰80周年”系列活动刚刚在安徽落下帷幕。

捐赠黄梅戏珍贵资料

此次时白林千里迢迢来到沈阳,除了参加研讨会,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将大批有关黄梅戏的珍贵资料捐赠给新民文化博览园,而且这只是首批捐赠资料,以后他还将陆续捐赠相关资料。

时白林老人此举引起关注,他解释说:“我多次来到这里考察,发现新民文化博览园里建有京剧、评剧展览馆,这里是一个弘扬戏曲、弘扬民族艺术的文化博览园,这类文化博览园在全国并不多见。新民有意在此建起一座黄梅戏展览馆,但这里缺乏黄梅戏相关资料。我作为研究黄梅戏的一个老兵,非常愿意为新民黄梅戏展览馆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者了解到,尽管时白林年事已高,但他仍在从事黄梅戏创作与研究工作。时白林补充说:“我知道,在辽宁有许多黄梅戏戏迷。黄梅戏到辽宁巡演时,吸引了大批观众。我认为,通过演出,通过建立展览馆,一定会促进我们两省地方戏的交流与发展。 ”

以前是“听”戏 现在是“看”戏

时白林没有否认黄梅戏观众正在流失,他这样说:“有人喜欢昆曲,有人喜欢黄梅戏,再也不可能全民都只喜欢一个剧种。这说明戏曲百花园里群芳竞艳,我们的观众已经拥有多种选择机会。 ”不过,由于黄梅戏从诞生之日起就扎根于民间,因此,黄梅戏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时白林说,今年5月1日至8日,当今黄梅戏领军人物之一韩再芬在安徽连演八场黄梅戏,观众座无虚席。而此前,另一位黄梅戏名家吴琼在北京演出《女驸马》等传统戏竟然一票难求。

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记者发现黄梅戏新剧《风雨丽人行》颇受观众喜爱。如今的黄梅戏不仅唱腔优美,舞美、服饰也非常考究。与当年相比,黄梅戏新剧目越来越注重舞台美术设计,黄梅戏《徽州女人》的创作灵感甚至直接来源于油画。对此,时白林表示,这是舞台艺术的一个发展方向。无论是南方的黄梅戏,还是北方的评剧,都越来越多地调动综合艺术手段,融合当代艺术元素。因此,以前是听戏,现在是看戏。

迄今为止,时白林已为70多部黄梅戏作曲。从《牛郎织女》、《女驸马》,到《雷雨》、《徽商胡雪岩》,时白林声称自己的戏曲音乐创作绝不重复自己。他认为当代观众去看黄梅戏电影或者舞台剧,一是看传统,二是看创新。(记者 王臻青)

(摘自 《辽宁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