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百废待兴,人们都有一种灾后重建的强烈欲望。黄梅戏除了把过去的优秀剧目《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恢复上演之外,这十几年来又排演了相当大数量的新剧目。


  著名黄梅戏作曲家时白林告诉记者,光是被搬上银幕和电视屏幕的就有《龙女》、《杜鹃女》、《香魂》、《孟姜女》、《朱门玉碎》、《郑小姣》、《公主与皇帝》、《朱熹与丽娘》、《劈棺惊梦》、《挑花女》等数十部,这还不包括湖北、浙江、江苏的影视剧目。

舞台剧就更多了,如《风尘女画家》、《失刑斩》、《柯老二入党》、《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些新排剧目的音乐,在理念上虽然也同样是既保留和继承了传统的风格、特色,又根据不同剧情和人物感情的需要作了丰富、发展,但在音乐感受上与五、六十年代的黄梅戏音乐则是有距离的,不尽相同的包括唱腔、描写音乐、乐器的使用和配器的手法与织体,甚至演唱方法等。“有人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艺术,早在三百年前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就说过,世之腔调,每三十年一变。戏曲音乐的不断发展,日益丰富,是时代的要求,人们的心愿,历史的必然。”时白林认为,如果过分地强调了发展,置传统风格于不顾,现实的报复也将是严酷的。至于近些年来一些作曲家用黄梅戏的音调为素材改编、创作的一批名为“黄梅歌”的艺术歌曲,在社会上也颇受欢迎不在此限,因为它已归属于另一范畴的问题了。

80年代中后期,由于流行音乐被一些人炒得过热,现象反常,于是中国的高雅艺术与民族艺术均被逼向了低谷。被列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也很难幸免被冷落的局面。时白林老师介绍,这个阶段黄梅戏音乐队伍的阵容缩小了,弃艺从政者有之,从商或其他行业者亦有之,但执着地为黄梅戏音乐献身者仍大有人在。“黄梅戏音乐是人民创造的,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只要我们动笔时心里想着人民的需要与渴求,人民就不会远离我们。”时白林感慨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