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女驸马》、《徽州女人》、《徽州往事》、《公司》、《美人蕉》……提起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韩再芬表演的这些经典剧目,戏剧迷们耳熟能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斩获白玉兰表演艺术奖、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的优秀戏剧表演艺术家,从艺30余年来,却始终坚守拥有“黄梅戏之乡”美誉的安徽省安庆市,原因何在?

“戏剧是一座城市的活体文化”

1978年,年仅10岁的韩再芬被安庆黄梅戏剧团录取,成为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刚满14岁时,她便担任了《莫愁女》的主角,成为剧团的“顶梁柱”,也注定了她与黄梅戏一生的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时,戏剧非常兴旺,我们这代人幸运地成名了。”韩再芬感慨。然而好景不长,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娱乐方式的增多,戏剧开始走下坡路,一直处于不太景气的状态。

在那段没有戏唱的艰苦岁月里,为谋生存,韩再芬参与过影视剧的拍摄,也尝试过表演话剧和小品,可将这些艺术形式一一体验后,她还是选择回到安庆做戏剧。

“那时,大家都问我,为啥不去大城市当更大的明星?”韩再芬动情地说,“因为我深深热爱黄梅戏。我坚信戏剧是内涵丰富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永远不会消失。”

在韩再芬看来,戏剧是城市的活体文化。这种文化在城市里不断彰显,进而影响和滋养着这里的人民。城市因戏剧的繁荣而焕发新活力,而戏剧也因城市的发展而获得新生命。“现在一提到安庆,人们就会想到黄梅文化。黄梅戏已经成为安庆人的骄傲。”

“搞戏剧不能总想着发大财”

“诚实做人,勤劳做事,敬业平和,善待观众。”在传帮带过程中,韩再芬常跟学生们说起这句话。为更好地传承黄梅文化,韩再芬一手打造了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让更多喜爱黄梅文化的孩子来学习。

“搞戏剧,不能总想着发大财。”韩再芬说,黄梅戏的表演和做人的本质是一致的:真诚、质朴、自由、灵动。“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就是在舞台上要有娴熟的技艺、要有舍我其谁的自信,但在台下,一定要谦虚低调。”

“现在的年轻演员,需要关爱。”韩再芬坦言。如今,剧院的发展和演员的进步,让她在骄傲之余更感欣慰。用心、用情传授技艺,不仅拉近了她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而且让祖国的未来由衷热爱黄梅文化的独特魅力。

“只要给孩子们很好的土壤,精心培养,他们一定会成为非常优秀的黄梅文化传承人。”韩再芬坚定地说,文艺工作者要明确自身的文化担当,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事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唯有如此,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戏剧院团要学会‘造血术’”

近年来,政府部门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和设立艺术发展基金等多种形式,鼓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多项政策的落地极大鼓舞了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积极性。

“戏剧需要扶持。但怎样扶持,还需深层思考。”韩再芬说,国家在给戏剧院团输血的同时,院团自身也要想办法“造血”。

她认为,要想真正在市场化的浪潮中立足,必须聚焦于精品创作。“艺术都是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家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让真善美从内心中流淌出来,将自己精神层面的思考通过作品予以表达。”

“近些年,相关部门对戏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投入很大,将我们‘扶上马、送一程’,很有必要。”韩再芬说。但为防止导向偏差,不能把这门艺术当作政绩工程去实践。“戏剧人要珍惜当下的大好时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迎合、不谄媚,有思想、正能量。唯有如此,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长、更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