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老师的艺德人生
——张萍

我应邀参加严凤英表演艺术研讨会,主要是来学习的。回想50年前——1953年,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和师傅第一次相聚在安庆。我们相处整15个年头,她给我们的印象是:真诚、热情、平易近人。在她短暂的一生中,为黄梅戏舞台和银幕塑造了七仙女、冯素珍、春香、李秀英、江姐等50多个不同性格、不同类型、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她和各界艺术名家的紧密合作,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黄梅调,一跃成为国内外深受欢迎的地方剧种之一,作为她的学生非常思念她、敬仰她。可是,未能很好的继承,发扬她的艺术精华,又非常惭愧。

1953年夏,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组建不久,就接受赴朝慰问任务,部分同志参加中央组织的第三届赴朝慰问团,部分同志返回安庆“民众”观摩、学习,白天排戏,晚上协助演出。《天仙配》第一次排练,就是在我们暂住的火正街文化站里,严老师因怀孕未能参加,七仙女由陈月环扮演。首场演出在安庆“民众”,也很受欢迎,后来为归国志愿军庆功会演出,效果也很好。1954年,第二次排练《天仙配》时,七仙女就换A角,严老师很尊重陈月环同志,并认真地向她学习。她们A、B角的关系处理得很好,私下相处很亲密。排练中,严老师非常认真,勤学苦练,敢于创新,打破了行当框框,程式套套,她表演细腻,善于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塑造出一个活泼可爱、大胆纯洁的村姑模样的仙女形象。她甜美、动听的演唱,使人久久不忘,轰动了上海,获得了大奖。

1955年,第三次排练《天仙配》,是在上影厂拍电影了,她与石挥导演合作,更是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使七仙女形象更加丰满、鲜活。人们评论着黄梅戏,既不像京剧,又不像越剧,她有她自己独特的风格。

1956年,北京演出期间,在一次座谈会上,北方曲昆名家白云生先生(他是严老师的老师)曾说:“凤英啊!你是怎么啦?动作没有?手、眼、身、法、步也不规范了?”(举例:1“大哥休要泪淋淋……”2“董郎前面匆匆走……”)并说:“怎么都没有了啊?”散会后,她笑着对我说:“你看,怎么办?是不是电影的表演和舞台表演距离、视点不一样?这个问题怎么来解决?”她很认真地对待、思考观众意见的,尤其是她的师傅。所以她曾和我说:“我习惯每场戏结束后,脑子像过电影一样,思考观众的反映,群众的意见。”因此,她经常失眠,吃很多安眠药。没想到,在“文革”中,将积累的安眠药,整把地吞下肚中,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电影《天仙配》在国内外放映,很多演出团体来团学习,移植,尤其是部队艺术团体。一次,我团洪秘书通知我:济南前卫歌舞团来学《天仙配》,要你辅导。我不干。领导找严老师,她来找我,并说:“你怎么搞的?又犯洋伙啦?”我说:“人家是冲着你来的,是来跟你学的。”并说:“我不照,教不了。”她说:“你怎么不照?哪个地方不会?你讲出来,我教你。”并认真地说:“这次就是你辅导。”还说:“我也不会出去玩的,你排下来,我再看。”后来,我就把《天仙配·路遇》排下来,她认真地看,并指出:“不要划来划去,身段太多。要把内心东西表演出来。要动真格的。”把戏说的很透。后来,肖国玲给我来信说:“我们学的《路遇》下到部队演出,官兵都非常欢迎。而学演董永的王健超同志,更热爱黄梅戏,由部队转业来我团,和我团演员王毓琴同志结为伉俪。

凤英老师不但对自己学生谆谆教诲,对同台演出的同志,也是真诚相待。今年重阳节,我们民主促进会的老同志在一次活动中,当看到科技园中一片大好景象时,李济民同志(王少舫的学生)非常感慨地说:“你的师傅严凤英是个好人啊!她真不该死!她不仅对自己的学生好,对我也是真诚相待啊。”

事情发生在1954年,我团排演朝鲜歌剧《春香传》,这是一出反映李梦龙与春香女的爱情故事。当时,春香A角严凤英,B角王毓琴。李梦龙A角王少舫,B角李济民。严凤英同志当时在上海开了扁桃腺,暂时不能多讲话。就由王敏琴和王少舫先排首演。严凤英和李济民后排再演。李济民是刚从文化馆调来的文化干部,是个黄梅戏的新兵,和严凤英在一起演对手戏,心情非常紧张,尤其演《春香传》的“爱歌”时,要表现李梦龙对春香女爱恋温存时,更不知道怎么演了。如唱到:“春香铛铛叮/梦龙叮叮咚/是一口春香梦龙/梦龙看春香恩情钟。”此时,李梦龙与春香应该是甜甜蜜蜜、恩恩爱爱,俩人更应该委婉动人,柔和缠绵,这样,才能感动自己,打动观众。李济民说:“当时,我心里一紧张连眼神都不敢对着她。严凤英马上就说:‘大孬子,(这是平时大家对李济民的便称)你哪怕我?你连手都不敢挨我,那还怎么演啊?’并诚心开导我:‘不要把我当严凤英,而要当作戏里的春香,你是李梦龙,要恋她,要爱她。跟你师傅一样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挨就挨起来,该爱就爱起来,这样,戏的效果就出来了。’后来,陪着我一遍遍的练,一遍遍的唱。还说一些轻松愉快的笑话,逗着我发笑,放松了情绪。使我紧张的心态消除了,在自自然然的唱做中,将李梦龙和春香恩爱情深的美丽故事诠释出来了,戏有了效果,观众有了笑声,我演出的《春香传》和师傅王少舫演出的一样,该有的效果都有了。”张萍老师:安徽桐城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国家二级演员,严凤英大师亲传弟子,出演过《天仙配》、《槐荫记》、《游春》、《送香茶》、《西厢记》、《红楼梦》、《鸳鸯谱》、《打金枝》、《江姐》、《党的女儿》、《于无声处》等,文革后淡出舞台甘为人梯为培养众多的黄梅戏青年演员以及黄梅戏的二度辉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关连接:由巴金名著改编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春》与《秋》,相继荣获《大众电视》“金鹰奖”。近年来,随着这两部优秀剧目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剧中那位善良贤淑的“周氏”走进了千家万户。观众们也许不会知道,这位高家大太太、觉新继母的扮演者,就是在电影《天仙配》中扮演“六姐”的国家二级演员张萍。

早在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开台的“第一槌锣”敲响时,由张萍主演的黄梅戏小喜剧《游春》就曾赢得过广泛的好评。由她唱红的这部戏,时至今日,依然久演不衰。此后,富有进取心的张萍,也有幸成为严凤英的亲授弟子,在名师的潜心培育下,唱念做打日益成熟。她在《西厢记》、《红楼梦》、《鸳鸯谱》等传统剧目中,扮演的崔莺莺、紫鹃、刘慧娘等佳丽以及在《江姐》、《于无声处》等现代剧目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曾在舞台上放射过夺目的光彩,尤其是她与师傅严凤英在舞台剧《天仙配》中分别扮演的“七女”,以各自不同的神韵,倾倒过无数的黄梅戏迷。如今,留存于张萍心底有关师傅严凤英以及黄梅戏故事叙不完,道不尽。1958年冬与1962年春,她与严凤英等黄梅戏演员先后为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表演过《打金枝》、《女驸马》等经典剧目,令她们备感喜悦的是,周总理观看完演出后,主动提出与她们合影留念。1959年晋京演出期间,张萍还在中南海紫光阁为中央领导人表演了传统剧目《送香茶》选段,她在剧中扮演的女主角陈月英清纯可爱,朴实自然,得到了李先念同志的赞赏与鼓励。

在以往的岁月中,《天仙配》的爱情故事不仅打动了无数观众,也深深打动了演员自己。张萍与丈夫潘汉明当实喜结连理,也堪称是“天仙之配”。当电影《天仙配》播出后,追求张萍的人很颇多,但她已暗暗选中了意中人,那就是《天仙配》的早期作曲者、戏曲音乐家潘汉明,虽然潘汉明来自舒城农村,家境较为贫寒,但张萍看中他的艺术天赋与音乐才能。这对艺术伉俪在生活中相濡以沫,志同道合,在艺术上比翼双飞,尽显才华。虽然他们的家庭并不富有,但一家人生活得温馨而又快乐。

与许多爱戏如命的黄梅戏老演员一样,张萍在告别戏剧舞台前,甘为人梯,培育新秀。八十年代初,马兰、吴琼、陈小芳等一批优秀的黄梅戏学员被选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后,得到了许多“护花之神”的精心“培土”与“育苗”。尤其是1981年,为了赴北京与香港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剧院临出发前,曾在皖西六安某部的营房进行了封闭式训练,当时,张萍与导演乔志良等黄梅戏前辈,对这批新演员进行了短时期的强化培训,一字一腔、一招一式地将自己长期积累的表演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近年来,人生平凡艺不凡的张萍,不仅多次参加黄梅戏影视作品的拍摄,还经常走进校园,为黄梅戏艺苑枝繁叶茂,造就更多的跨世纪人才。(资料来源于严凤英网站及网络,感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