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5日晚,又一次来到国家大剧院,因运气好,有两个戏迷临时有事,我得已有机会又观看了一次《东坡》,在此谢谢阿牛哥。

今天的这篇博客主要是围绕我对《东坡》演出的感受。本剧有三大亮点:首先是灯光舞美。其二是舞台设计。再次是次主要人物性格,例如王安石、徐君猷、猴子等。本剧有三大缺憾,分别是剧情冲突不够,主演对人物性格把握不深入,音乐曲律单调。我们先说三大亮点:

第一个亮点,灯光服装。通过高科技的现代元素,吸收了国画的浓墨山水精髓巧妙的展现了在舞台上那个时代的环境,因其中蕴含的浓墨山水的元素也进一步暗示了苏轼的一生的文学抱负,在《诗会》一章中浓墨淡彩的一笔也为这部剧增添了诗情画意。在《耕田》一章的《水调歌头》中张辉老师潇洒飘逸的舞蹈;在于谢思琴演唱《赏不够黄州美景花烂漫》中,美轮美奂的服装与唯美的舞蹈,也进一步将灯光服装推到顶峰。

第二个亮点,舞台设计的巧妙,一张大大的舞台,中间一个巨型的活动圆形地板。最为巧妙的是,演员的所有活动都是在在这块小小的活动的圆形舞台上进行。圆形在我国文化上具有深刻内涵,比如太极图就是圆形。也侧重体现了苏东坡在此时的心路历程。在《尾声》一章中更是将整部剧推向了高潮,推向了顶峰。

第三个亮点,次要人物的内心刻画。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它所展现的小人物。或者说是本剧中的次要人物,王安石的形象塑造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略带偏执的形象,符合他的历史原型。徐君猷的心理冲突是最为丰富的,他一开始的“约法三章”显示了他小人物的本性,他也本是个小人物,但是是有良知的。“诗会”中苏东坡因耕田身体弄的累累伤痕,他看后的扪心自问更是将这一点展现的淋漓尽致。还有猴子的诙谐谈笑,也让观众记住了他们。

三大亮点点亮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对本剧更加喜爱,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本剧也有三大缺憾。

第一憾,剧情冲突不够。整本《东坡》似乎都在用一种淡淡的平白的口吻去直述这个故事,如果作为散文来读这无疑是一篇佳作,但是作为戏剧拿到舞台上演,就显得不够吸引人了。可以加入他在黄州访佛印的精彩对答,这样一个故事,还可以加入他发明了东坡肉这样一道千古佳肴这样一个细节,前一个可以体现苏东坡与佛家的关系,后一个体现他达观的性格。

第二憾,主演对人物把握不够。特别是苏东坡这个形象,在被贬黄州中,他一路上的内心冲突是多么好的展示平台,我没有从张辉老师的表演中看到那种内心的纠葛,特别是作为一位诗人,在“约法三章”中,得知自己不能写诗,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他一边要不断的告诉自己“我不能写诗”,另一方面他要告诉自己“没有诗,我是什么?!”可以通过醉酒狂言,把苏东坡的豪情完全体现,因为诗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他无时无刻都是在“写诗”,这就是一个诗人。而张辉老师将苏东坡塑造的似乎不够。还有谢思琴老师在塑造朝云中,人物心理把握不够,特别是声腔上的把握。朝云是东坡的小妾,是患难与共的小妾,在开始时作为一个可爱任性的小丫鬟时,她是会耍点小脾气的。她的语气、口吻都应一直是娇柔的。而且作为小妾她的身份地位本身就会低一等,应该在这两点上再进行对人物的理解与发挥,而谢思琴老师似乎先入为主般,几乎从一开始就立刻进入了妻子的角色,很少展现出一个小丫鬟的情愫。而且我想啊,苏东坡作为一代名臣,王朝云对他应是仰视的目光,故而她的每一次与苏东坡的对话应该是用崇敬的语气,再加上自己是小妾,所以她不可能是以妻子自处的,就剧情的发展而谈,她的心中还应始终将夫人放在心中,所以作为那一个时期的女子,她更多的是以“含泪”相劝,来达到让东坡谪居黄州时的“改过自新”。在《赏不够黄州美景花烂漫》这一精彩唱段中,从整部剧的局部而谈是出彩的,但是从表演而谈,是略显不足的,结合全剧而言应重点突显苏东坡对王朝云的爱护、王朝云对苏东坡的依偎之情。

第三憾,音乐曲调的单一性。曲作者虽然创造出了《赏不够黄州美景花烂漫》的这一曲子,但是几乎贯穿全剧,在一部大戏上而言是略显不足的,会给观众造成审美疲劳而降低整部剧的魅力。

以上便是我对这部舞台剧《东坡》的观后感,不足之处望请指正。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