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地方专业黄梅戏剧团的经营情况不是十分乐观,有的甚至早早就陷入了困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戏曲之乡”怀宁县的民间班社却如沐春风,生机勃勃。据不完全统计,该县经常性在外演出的剧团有近20家,每年演出场次最少的有几十场,最高的达500余场,年收益超过50万元。

怀宁县是被誉为京剧之父的徽剧和黄梅戏的发祥地,历史上名伶辈出,香飘不断,并享有“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的美称。正是因为这里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从而使得民间班社如同鲜花在石牌、黄龙、洪铺等乡镇竞相绽放,目前在外享有较高声誉的有洪铺民间黄梅戏剧团、石牌新声黄梅戏剧团、公岭黄梅戏剧团等,它们活跃于全县农村和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共同的特点是办团时间较长,一般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演员行当齐全,演出水平精湛,其中多数结业于县文化馆主办的戏训班;此外,衣箱和舞台设备也比较厚实与先进,演出的剧目既有传统的古装戏,也有自编自演的现代小戏,基本能够满足各个层次戏迷的要求。

该县的民间班社之所以能够做到长盛不衰,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独特的管理。民间班社实行团长负责制,团长就是老板,他们或自筹资金,或出面带头集资购置行头,团长对演员的进出和使用,对演出收入、资金管理与分配,对剧团的艺术生产、业务处理、市场开发以及后勤管理,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和决定权。二是灵活的用人。民间班社的演职人员多数实行松散式的全员聘请制,所有演职人员必须根据剧目的需要服从团长安排和管理,既能进也能出。三是合理的分配。分配方式既有股份制,也有浮动工资制,尤其是后者,坚持按劳取酬,以戏定角,以角定分,以份计酬,同时团长视当月、当季每个人的演出贡献、艺术水平等内容评发奖励工资,一些重要角色和关键岗位根据需要随时从专业剧团的在职人员中高薪聘用,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优劳优得的原则。四是广阔的市场。民间班社将演出的主阵地放在农村,群众需要什么就演什么,同时拥有一套全新的市场营销机制,全体演职员个个都是戏曲经纪人,个个都能做到各显其能,找米下锅。石牌何金龙剧团依靠4个戏曲经纪人,在福建沿海地区签订的演出合同达6个月;公岭黄梅戏剧团被江苏如皋梓林文化站聘请参加该省文艺汇演并获奖,连续签下的演出订单高达600余场。(钱续坤)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