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先生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山东潍坊寒亭的杨家埠是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之一,这些人们早已熟知。但要说50多年前程砚秋曾专门赴杨家埠,进行考察,并为之写出了长逾五千字的研究论文的事儿,恐怕就很少有人知晓了。
程砚秋到杨家埠的时间是在1950年夏收时节。他到此的目的,不是今日一饱眼福式的旅游观光,而是为了年画和戏剧的出新。他和杜颖陶先生合写的《寒亭的年画》(刊于1954年《民间文艺集刊》第二册)是一篇有调查、有分析、有独到见解的长篇考察报告。为了写好它,他先后数次同杨家埠的年画艺人交谈,亲到年画作坊考察。从文中可以看到,他访问的年画老艺人就有当时已年逾七旬的年画制作名家杨万东、百年名号“同顺堂”主人杨胜春,以及后来被人们誉为“年画风筝王”的杨同科等。为了更多地搜集资料,在程先生带走的画样中,有几张甚至还是从农家的墙上揭下来的呢!杨家埠的画、杨家埠的“土里土气”,程砚秋都极为珍视,这确可称为杨家埠年画史上的趣闻。
在《寒亭的年画》文中,作者详实地介绍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起源、制作工艺、作坊特点、年画艺人、销售等方方面面。如对同顺堂画店的描述是这样的:“现在同顺堂主人杨胜春,年已六十多岁,一生经营这种事业,他们单有特殊的版样,自设作坊,招工印刷、资本厚、货预备得宽。对于进货的商人,可使不必四处搜罗,而很快地达到他们所需要的全部货物,他们柜上有空闲的房屋,画商来此,可以住宿,并且还供给汤水,所以他们的经营很发达。对于其他小本经营的,也不致妨害,因为他们并不侵袭别家的版样,遇有货物缺乏的,也不向别家过行,这样便给旁人留了相当的道路。”作者还对杨家埠木版年画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如关于连环年画,他们认为:“很可能这就是小人书的祖先,但当时这种画样已很没落了,很难寻见,建议应该着力保护继承以发扬光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考察的思路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就画说画上。他们由年画的故事性说到山东地方戏的故事性,接着又由此而发,提出新戏的创作“若与年画联合起来,一定是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效果的。”
这篇文章写于1950年7月27日。此后1951年文化部下达的关于改造山东潍北县旧年画的指示,以及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管理处下达的关于贯彻文化部指示的意见,是否与程砚秋杨家埠之行有关,就无从考证了。不过,就记载而论,新中国成立后杨家埠迎来的头一位全国知名人士当是程砚秋这应是无疑的。

(摘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