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誉梨园的著名戏剧家翁偶虹老师,一生著作等身,殚毕生精力与京剧事业,16岁时名自己的居室为"六戏斋"。六戏者,听戏,演戏,编戏,排戏,论戏,画戏也。画戏,不仅在翁先生的戏剧生涯中占有重要一席,也使其成为一位戏曲脸谱艺术大家。

画戏的范畴,是从搜集、摹画、绘制开始,进而研究戏曲脸谱的艺术规律。翁先生对于脸谱的爱好,是基于他对花脸表演艺术的酷嗜。孩童时代,先生便从姨夫梁惠亭先生和名票胡子钧先生学唱花脸。遇有粉墨登场,常烦盟兄刘连荣帮忙勾脸。由于不甘旁人"彩画人头"之诮,遂自己尝试着拿起画笔,对镜勾画。稍长,从脸上勾画,激起探讨脸谱的来源、衍变及艺术个性的兴趣。为了便于保存,发展为纸上的临摹,日积月累,装潢成册,有特殊扮相的,还兼加盔饰玉其完美以资纪念。

先生常常午夜在戏园子观赏杨小楼、尚和玉、钱金福、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诸名家的精彩表演,默记脸谱,揣摹扮相,不等戏散,便返家中,挑灯濡笔,仔细摹画。先生痴情脸谱艺术60年矣,袭藏脸谱千余,广集京、梆、汉、鲁、晋诸剧之精品,年经月纬,几经沧桑,无不寄其心血。

钩奇之欲促发了探古之心。他在创办"辛未社"票房时,不惜重金,数经周折,终于搞到一部出自清宫升平署"供奉"之手的《钟球斋脸谱集》共68帧,鉴其谱式古朴简洁,知为同光故物,于是理其破碎之迹,施碧研朱,珍重摹画编辑成集,使其在京剧发展史中留下同光年戏剧的痕迹,堪称翁氏之孤本。从20、30年代起,先生还陆续撰写介绍阐述脸谱产生、地位、性能、分类以及勾法的文章,影响甚广,声誉鹤起。在著述中对脸谱的理论有资深之研究,并从美学角度分析其内涵,探索其起源和发展,立论脸谱的"六书、五性",首次提出了戏曲脸谱的16种分类。阐明了脸谱的主、副、实、界、衬之五色,还匠心独具地探讨出焦赞、张飞等人物,以主色"通天黑"代表"黑脸"的立体勾画结构,为梨园界采用。尤将脸谱临摹汇集成册或精绘于扇面,或装裱于条幅轴画,将其推向美术范畴以跻身于书画之林,令内外行人士拱壁视之。…… 可惜的是,先生收藏数十年的脸谱珍品,俱在十年浩劫中,灰飞烟灭,毁散殆尽。粉碎"四人帮",戏曲事业再焕青春,老师亦重振画戏之兴。不惮年高与劳顿,在编戏著书的空暇中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众多脸谱爱好者传授脸谱艺术知识。仅求教于脸谱即可称门人的,便桃李遍及大江南北,火种薪传海峡两岸,慕名求教者更不计其数。

更为感人的是先生在晚晴之年犹孜孜不倦地录制电视脸谱艺术讲座,为在中国美术馆中第一次举办的"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展览会"撰写前言,编撰完成一部图文并茂的《翁偶虹脸谱艺术论集》之手稿,主编脸谱挂历,审定《脸谱大全》并为其撰序,在病危之际还关心惦念《中华国粹京剧脸谱集锦》电子光盘的制作与出版……。

予从恩师学绘研讨脸谱艺术数十年,耳儒目染,渐窥门径,沧海拾珠,受益匪浅。先生教诲,脸谱一为舞台造型刻画人物,二绘谱于图,积累成册以便收藏研究。我在学绘脸谱艺术的过程中,每每都离不开先生的指导和提携,其间幸得先生劫后残稿数帧及早年所绘扇面《水浒传》、《张飞图》、《十骂》、《十盗》等传之。多年来自己也创绘了水浒英雄脸谱全图(兼加盔饰),在象形脸的理论基础上,广集京、梆、昆脸谱资料以及写生的花鸟作为根据,大胆地采用了夸张手法又不离基本的造型特征。在《天河配》百鸟搭桥的故事启发下,三易其稿后终集绘成京剧脸谱《百鸟图》,可喜的是得到老师的首肯。在美术观赏的角度下,又创绘了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四派的屏条四幅,以其代表剧目精绘成图并兼加盔饰。十二生肖寿星图(中堂对联)也为诸多京剧名宿收藏观赏。今又将《张飞图》重新摹绘成图以承师志,惜拙笔粗略,愧难全豹,聊表鸿爪留痕之意。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1995.4)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