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艺名“小彩舞”),老北京的曲艺迷们无不津津乐道:嘿,人家那京韵大鼓唱的,真是旱香瓜儿———另个味儿!尤其像《剑阁闻铃》、《伯牙摔琴》、《红梅阁》这样的段子,更是百听不厌!大多数中青年朋友,则是通过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的传唱,而听说“小彩舞”并了解京韵大鼓的。

近年来,骆先生在舞台上露面日少,故常有曲艺迷打听这位老艺术家的近况。前不久,北京惟一专演曲艺的“广德楼戏院”重建奠基,骆老在孙女骆巍巍的陪同下专程从天津赶来参加。一见面,骆巍巍就从书包里拿出一本《骆玉笙演唱京韵大鼓选集》递到我手里说:“这是奶奶特意送给您的。”书的扉页上,骆老亲题了“崔琦同志留念”。我高兴极了,连连道谢,并抓紧时机和老人聊了起来。我说:“您还记得1989年咱们在大连体育馆的那场演出吗?那次您唱的是毛主席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老人说:“记得,那次有张明敏、齐啸云、师胜杰。”我说:“您记性真好!我前些日子刚去拜访过马三爷(马三立),您老二位是同庚吧?”骆老说:“对,我们都是属虎的,1914年生人,实际年龄我比他还大一点儿。”我望着老人的满头银发和红润的面庞说:“您这么大岁数,身体、精神都这么好,一定有什么养生之道吧?”老人说:“养生之道肯定有,但一不是吃好的喝好的,二也用不着什么补品营养品,我的养生之道就是几个字和几句话。”我一听,赶紧掏出纸笔。骆巍巍补充说:“奶奶的养生之道,一是生活有规律,二是自我调节好,对人、对事,就是三个字:‘忍、宽、乐’,‘乐’又包括‘苦中求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这时,骆玉笙老人接过话茬儿说:“人哪,活的就是一种精神,‘人老雄心在,年迈力刚强’嘛!”———这话说得多好啊!看来,骆老不仅是京韵大鼓艺术的一代宗师,在处事、做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也堪称是我们年轻人的师表啊!说起近况,老人说基本不演出了。但也有个别例外,比如前些日子,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老人家不顾年迈和劳累,冒着酷暑从天津赶到北京卢沟桥,在抗日战争爆发地,再次演唱了那段振聋发聩的“重整河山待后生”,以警示人们不忘国耻。通过交谈我还了解到,骆老师目前社会活动不多,主要是在家辅导学生。老人家桃李遍神州。除了早已成名的陆倚琴和刘春爱,又陆续收了吉林的姜美艳、营口的汤敏、台湾的王友兰、北京的何凤仪、王铁成、王树芳、罗君生、李梦熊、无锡的赵丽芳、广州的陈玲玉以及天津的迟早成、李光荣、王冠丽等。说到这些弟子,老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她说:“我希望我的徒弟、学生,都能继承我的段子,而且希望他们能超过我,在京韵大鼓艺术上有所创新。”

我见老人谈锋犹健,就趁机请教说:“骆老师,我在北京文艺台主持节目时曾介绍您,说您出生在上海,成名在南京,不知这样说对不对?另外,还曾有听众问您的艺名‘小彩舞’的来历。”骆老说:“1914年,我出生刚6个月,就被抱到了骆家,养父骆采武,天津人,是变戏法、演双簧的艺人,这样我就姓了骆,籍贯也随养父在天津,但估计我很可能是距上海不远某地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我4岁登台,幼时学唱京剧,12岁时就随养父到南京卖艺,那时就开始用“小彩舞”作艺名了,是随着养父的名字叫下来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我说:“您的大名‘玉笙’起得也好,很有远见,要不后来您怎么成了‘金嗓歌王’了呢!”老人听了开心地笑了。

广德楼奠基仪式结束后,骆老先生即返回天津,我向老人道保重,并叮嘱巍巍搀扶好奶奶,老人说:“不要紧的。等12月底你们这儿开业我还来助兴!”我说:“太好了!我代表北京观众祝您健康长寿,年底与您广德楼再见!”

《北京晚报》崔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