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些天,就是梨园老夫子萧长华先生的忌辰了,数花点叶,萧长华老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三十八年。 萧先生出身贫苦,家境清寒,小时候就被送进-座道庙里当了一名“伙计道”,每天的差事就是打扫庙堂,看守庙门。幼年拜信奉道教的演员徐文波先生为师,跟徐先生和周长山、曹文奎等先生学老生戏和娃娃生戏,很受老师的喜爱。后来,萧先生转学丑行,由票友而后下海的旗人演员裕云鹏给他开蒙,专门教他丑角戏。少年时期,他正式拜名丑宋万泰为师,专习小花脸。萧先生天资聪颖,厚道老实,又肯吃苦,虽然他少年和幼年的经历很少向人提起。我们现在想来,也无外乎“贫苦”二字,他们那一时代的艺人除了贫苦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了,就像齐白石老先生所说:“穷人家的苦滋味,只有穷人自己明白,不是豪门贵族能知道的”。 萧长华先生能够百代流芳的,首先是他的高尚品德。萧先生一生经历了京剧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梨园杏坛八十年,始终洁身自好,一言一行都十分检点,他不取不义之财,不贪外来之物,深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深意。萧先生珍惜水,认为水是万物之本,应倍加爱护;他不食牛肉,认为牛为农民劳作一生,人不能将它作为俎上物;他不坐人力车,认为“同样是人,不能有的坐车,有的拉车”,这样不公平也不人道。萧先生平时生活检点,在扶危济困,为平常百姓做事情上非常慷慨大方。每年梨园的义演,他都带头参加,视为己任。 萧长华先生名彪青史,为京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萧先生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放弃能飞黄腾达的舞台生涯,毅然担负起梨园界的教育工作,年轻时出任“富连成”科班的总教习,耄耋之年又担任起中国戏曲学校的顾问和领导工作。萧先生几十年的教学道路,为京剧艺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表演人才。应该说,中国大江南北,整个京剧界几乎没有人不受到萧先生的惠泽的。 萧先生在事业最为辉煌的时候甘为人梯,为京剧的教育事业尽心竭力,鞠躬尽瘁。他的观念却依旧很朴实,只想“为祖师爷传道,让京剧艺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古语说:“传道、授业、解惑”乃教育之本,教师之德。管子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萧先生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传承着京剧事业,是“一代楷模,业内的师表”。 萧先生的艺术之精湛尽人皆知,其道德之高尚誉满艺坛,他不以艺傲人,一生“甘愿为红花做绿叶”,在舞台上更是如此,从谭鑫培到梅兰芳,从筱翠花到张君秋,萧先生以绿叶之雅衬鲜花之艳,精湛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人品无不令人敬佩。不象现在一些演员,挑肥拣瘦,自以为是,有的还妄自尊大的以为京剧只是“角”的艺术,甚至还洒汤漏水,能搅得搅。我们现在听听萧先生的唱段,那清晰爽脆的念白,行云流水的唱腔,就象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一幅幅写意的山水,像山间流淌的潺潺清泉和林间开放的烂漫鲜花。听其声如见其人,观其行可见其德,萧长华先生精湛艺术的后面,是可称得上名至实归的“德艺双馨”,而并非现在一些演员靠拉关系找领导所点评的“德艺双馨”者所能望其项背的。 萧长华先生的道德风范,艺术修养,光照梨园。现在有的演员说:“萧长华已经过时了”。其实那只是一些演员自欺欺人的心虚表现而已。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评述萧长华的艺术:“谑而不虐,夸张而不失其真,诙谐出于严肃”。这些话是在说是评价萧先生的艺术,也是在瞻点萧先生的人品德操。行笔与此,我想起手头收得的一幅图片,那是1958年吴作人先生为萧长华先生八秩之年所作的画像照片,现将图片张于咚咚锵网,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吴作人先生的精湛技艺和萧长华先生的风骨精神。萧长华不会被人遗忘,也不能被人遗忘。
文字以表己意,图片以飨读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