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北平的京剧报刊《戏剧半月刊》是沈二先生出资创办的。(沈先生的名字我记不清了)沈氏弟兄祖籍苏州,在平津都有产业。喜交游,与平津中上层著名人士相识的很多,每晚沈宅都是高朋满座。
先父姚君宁旧学根基好,擅长文笔,沈氏弟兄对我父亲很为钦佩,当时我父亲赋闲在家,沈先生邀请我父亲任报刊总编辑,负责审阅稿件,特别是对文字上的修饰。
沈先生办报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喜爱京剧,并借此与梨园界著名艺人交游。报社地址在西城(地点也记不清了)租一独门四合院,报社厨师烹调技术也不错,经常留客人便餐。
解放前尚小云先生是北平梨园公会会长,他经常到报社去玩,此外郝寿臣、马连良、南铁生、名票游乐三等先生都是报社的嘉宾。记得游乐三先生在长安演出《失空斩》,特送给我父亲四张头排票,我父亲因事未能去捧场,我母亲带我们弟兄去看戏。吴素秋第一次组班演出《女起解》,在庆乐大戏院,邀请半月刊观演,特送来一张包厢票,我父亲带我去看戏,报刊一位王先生还带我到后台去看吴素秋化妆。听说吴那时只有十七岁,后来吴素秋很走红,而当时的我还是小学生。
我的姨夫李嘉湜是位京剧评论家,他大学毕业后就在北宁路局任职,曾与奚啸伯同事,一位是名票,一位是戏评家,两人经常谈论京戏,我姨夫经常为报刊写稿。三十年代奚啸伯已下海。
记得报刊有一次介绍著名武生,杨小楼、尚和玉、傅德威;还有一次封面是郝寿辰先生便装,手里拿着一张半月刊的半身照。当时平津一带只有独家京剧半月刊,报刊内容也很高雅,销售很好,为弘扬京剧也做过历史贡献!
1936年我父亲到津任职,沈二先生也因事无法兼顾报务工作,半月刊只好停办。事后爱好京剧的友人对此事非常惋惜。如今事隔多年,先父及我姨夫均已作古,如今在京七旬以上老辈京剧艺人对此刊应还有记忆。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