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引起北京观众关注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其剧组结构和项目运作方式与其他戏不同。它传出文艺体制机制改革的信息,颇令人从中获得启发。
《大唐贵妃》突破了“一团一戏”的模式,以上海的京剧院、歌剧院、昆剧团、广播交响乐团、东方青春舞蹈团和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形成跨剧团、跨剧种、跨地域的组合。这样的三“跨”组合,能根据具体的艺术要求,动用多种手段为京剧改革服务。同时又能优选人才,不仅有上海的汪正华、史敏、李军、奚中路、王佩瑜、安平、张达发、严庆谷等本地精英,又有北京的梅葆玖、张学津、于魁智、李胜素等名家加盟,使舞台上出现一套超豪华阵容。
《大唐贵妃》为了艺术改革和打造文化产业的需要,不得不冲出围墙,“横向跨越”。
“横向跨越”也可叫“横向联合”,以前剧团靠自己的力量来做,只能是“小打小闹”,怎么也搞不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文艺体制、新闻体制改革的春风吹到上海,使媒体集团得以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得以托管剧团。于是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文新报业集团联手,抓创作,搞运作,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协作网,整合起相关资源,终于实现了上述“跨越”,“跨”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为什么美国的一些音乐剧、歌舞剧可以常演不衰,而我们同样类型的剧种却做不到?笔者日前专程赴百老汇考察,原来人家那里多数不是固定的剧团,一个戏就是一个项目,根据创作的要求来结构艺术元素和人才。演员通过面试签合同,到期解聘或续签。数年后市场饱和,便不再续签,剧组解散。这样的项目制剧组,能够放开眼光选人,没有固定剧团的那种条块分割、以邻为壑以及其冗员堆积或其它种种弊端。再以中国为例,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搞成的几个现代京剧。人才也是全国组合的。当时靠的是中央命令,用的是行政手段。如今《大唐贵妃》之“跨”出来搞项目制,靠的是市场经济机制,用的是产业手段,这也是一种与时俱进。
打造精品剧目,体现先进文化,需要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大唐贵妃》剧组那样的机制创新。
(摘自 《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