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8日连着两晚,广州芭蕾舞团终于把“京剧+芭蕾”的混血儿抱出来亮相了。记者和众多门外汉赶去凑了个热闹,听了一些他们的议论。29日,中国芭蕾舞精英荟萃一堂谈门道,记者也蹭了个边。关于创新 一听说广芭要用芭蕾讲述梅兰芳先生的故事,与会专家表示当初他们都把嘴张成一个大大的“O”,紧接着是惊叹号和问号,但随即一致赞赏此剧的创新精神。

原中央芭蕾舞团团长李承祥称许:能够取得成就的艺术家,总是充满创作性思维,做前人未做的事。一般开始总被怀疑,通过努力做成了,就成了艺术史上的一例。广州芭蕾舞团把中国京剧与西方芭蕾融合,创造了一种新样式。 中国舞协副主席史大里认为,芭蕾舞剧《梅兰芳》选材有胆略,一定会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之后,留下自己的位置。

中宣部艺术处处长张海琴女士则有更高的期盼:一个剧目从创作到精品,有一个磨砺的过程;要有非常的工夫,才有非常的成功。《梅兰芳》不应只是广芭推出的,还应该是中国推出的,要把标准定高点,使之成为中国芭蕾史上的精品。看继《红色娘子军》之后,能否再出一个里程碑的作品?

关于梅兰芳的形象

剧中的梅兰芳,是由5位角色共同完成的:生活中的男性梅兰芳,梅兰芳饰演过的4位女主角穆桂英、杨玉环、虞姬、赵艳容。剧中的梅兰芳与4个角色有大量舞段,抒写梅兰芳用心琢磨、创造角色的情景。关于这一男四女的关系,不了解梅兰芳的门外汉不解地问:这些人是他的老婆吗? 专家们是不会误解的。舞蹈评论员欧建平说,梅兰芳是戏剧人物,是诗意的。芭蕾是诗,用诗意做人物的切入点,用诗的意境来架构,既符合芭蕾,又符合京剧。李承祥称它解决了梅兰芳舞蹈形象问题:他(梅兰芳)不是由一个演员完成,这样比较生动,如果由一个演员演,下场————换衣————上场,就没什么特色了。而辽宁芭蕾舞团团长王训益认为,5个人完成一个角色,是一个突破。但如何演?能否再增加梅兰芳的《天女散花》、《白蛇传》等,从多层次丰富它? 对梅兰芳的艺术形象,专家们则意见颇多。

李承祥说,全剧描写梅兰芳的烦恼、忧虑、坎坷过了些,灰暗的东西多了些,看了以后觉得:梅兰芳一生够苦的。而实际上,梅兰芳无论到哪儿,都是众星捧月、威风八面的,一生过着高雅的生活。即使他“蓄须明志”时,钱也是够花的。

原广东舞蹈学校校长潘志涛说,梅兰芳的形象有点单薄。这个人物从开头到结尾都在思考角色,性格不够丰富,未能多角度地表演他光辉的一生。特别是梅兰芳与4位女角的舞段,都是梅兰芳在中间,她们在四周,前后雷同。关于“四大角色” 著名指挥卞祖善说,梅兰芳所饰演的4个角色,应各有个性。但现在从服装、体形到造型,都体现不出个性。

李承祥说得更具体:现在4人一出来就跳,观众看不懂,都问:这是谁? 欧建平觉得这四个角色象四大仙女,人物形象不鲜明。本来,对穆桂英等四个角色他很熟,但这出戏他死劲也辨认不出来。他建议这几个演员的武戏功夫要练一练,因为《梅兰芳》是文戏,文戏出掌声太难,而武戏则较易出彩。关于音乐 用京剧的锣鼓点作芭蕾的足尖点,这是文祯亚构思《梅兰芳》时最早的创意。中央歌剧舞剧院副院长刘廷禹为《梅兰芳》创作的音乐,是此剧最博得喝彩之处。

卞祖善赞道:京胡独奏、打击乐贯穿于芭蕾舞《梅兰芳》全剧,给他的印象最深。为使京剧能融于管弦乐,音乐中增加了许多中间色彩,如几次女声哼唱、一次女声独唱。京胡、打击乐、管弦乐三者融和时,也没有“跳”的感觉。

李承祥也称:一些特色音乐(如京胡、打击乐)运用出色。特别是无词的女声唱,很打动人心。主题音乐虽短,但生动感人,最后把人物推上了高潮。 《南方日报》 蓝洁明 2001年7月31日

广芭以芭蕾舞剧展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一生

金羊网-羊城晚报

梅兰芳先生1956年在广州演出过,40多年后,这个对京剧艺术非常陌生的城市,一批文艺工作者以一种燃烧的热情,把梅兰芳这位中国杰出的京剧艺术家的生命存在方式,用芭蕾的“语言”,呈现在舞台上。

全剧展示了梅兰芳的几个生命片段:与卓别林的交往、抗日战争蓄须明志、新中国成立以后编演《穆桂英挂帅》并成为梅派艺术的绝唱……,尤其是在京剧改革的道路上矢志不 渝的执著和对家园故土的深深眷恋,令人感动

。 舞剧的编排颇有意趣,“生活中”的梅兰芳与梅派戏里的人物:虞姬《霸王别姬》、赵艳容《宇宙锋》、杨玉环《贵妃醉酒》或《太真外传》和穆桂英《穆桂英挂帅》(可惜缺了杜丽娘——昆剧《游园惊梦》),以不同形式的“对话”,在高度舞台时空假定性里,纵情地表达着梅兰芳的生命表白。芭蕾舞剧《梅兰芳》的音乐创作和演奏,体现了国家级的艺术档次。京胡和京剧锣鼓点的穿插出现,令人有一种“今夕何夕”的幻觉。舞台设计渲染的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生命况味……

演出结束,我在走出剧场时候想到的是———对梅兰芳人格的神化,显然减轻了这个人物形象的分量,尽管剧中有“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搏斗”,但由于对梅兰芳在“生活时空”里女性化动作的过度渲染,使人觉得“搏斗”的双人舞有欣赏同性恋的倾向。

梅兰芳是人不是神,他应该踌躇满志地从“十三绝”和“喜连成”科班走来,但京剧的旧程式压抑了艺术的活力——“京道玩”的东西太守旧。梅兰芳把眼光投向了“海派”,他在上海生活了18年,梅派艺术终于达到了炉火纯青地步,于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梅兰芳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贴演了昆剧《游园惊梦》。杜丽娘这个人物梅先生很少演出,但这个人物对于梅兰芳先生来说,是一种“生命阅读”,杜丽娘影响了梅兰芳的一生。在“则见风月暗消磨”中,梅兰芳被誉为“昆乱不挡”,他对昆剧艺术的贡献,是梅派艺术的重要部分。

广芭能够用芭蕾舞剧的方式,向梅兰芳的人格提出时代的追问,并期待着能从中得到某些启示,这一壮举体现了这里文艺工作者的文化视野和艺术良知,可在一个对京剧艺术、对梅兰芳艺术非常陌生的城市里,“梅兰芳”在舞台上又是多么孤寂啊!(吴建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