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韵笙先生开始学戏时虽工老生,但他的勤奋使他在京剧的各行上都能技高一筹。他的老生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他的武生更是身手不凡,此外,其它如旦角(老旦、彩旦)、花脸、小生等角色也都能运用自如。梨园界的人都知道京剧演员头上带的网子,按行当分共有13种之多,这13种网子唐韵笙都能戴,可以说只要是京剧里有的角色,唐韵笙都能演。唐韵笙的跨行当之多,而且各个角色都演技精湛,在乐队方面,也是吹打弹拉无一不能。这在有史以来的京剧演员中是极难寻到的。像这样有着集编、导、演于一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无论是近还是远,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韵笙先生在艺术上很有造诣,他在思想上也是进步的。旧中国的2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和蹂躏,唐韵笙先生在东北各地的演出中,亲眼目睹了日寇对中国人民的欺压和凌辱,对此他深恶痛绝。作为一名演员,他再次拿起笔写出了《扫除日害》这个爱国剧目,他在剧中饰后羿,以后羿射落九日,为民除害这一《山海经》中的故事,隐喻日寇侵害中国,国人必须站起来奋起反抗的道理。在剧中,唐韵笙先生还借后羿之口说出了"日害不除,国无宁日"的心声。在民众危亡之时,一位旧中国的演员能做出如此之举,可见其思想之高尚! 新中国建立之后,唐韵笙先生在完善传统戏之时,还结合国情与时代,移植改编现代京剧剧本《白毛女》和《智擒惯匪座山雕》。那时候有的老演员传统戏演多了,在舞台上一听现代戏的曲子便不会迈步了,然而唐先生却在现代京剧中成功地塑造了杨白劳和座山雕的典型形象。对新事物,唐先生的接受能力极强,他说他不但要演中国的现代戏,而且还要演国外的现代戏,之后他将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改编成了中国的现代京剧,可是没等他将这出戏搬上舞台,"文革"便开始了,直至唐韵笙先生逝世,他也没能如愿以偿。

唐韵笙先生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少有的奇才,虽然他只读了一年的书,可他写的剧本至今仍然在传唱,特别是他晚年的关公戏,可以说让他演活了。他塑造的关羽形象不是从神的角度,而是从人的角度去塑造,舞台上关羽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脚步无不被唐先生雕刻得有血有肉有灵魂。唐先生虽是名家,但他一生毫无架子,为培养新人,他常演小角色,让新人演大角色。唐先生很有台风,在舞台上入戏很快又有威神,那时唐先生在台上与新人配戏演小角色常使台上演大角色的年轻演员忘了戏词。 唐韵笙先生的天赋极高,无论是唱腔还是台风均自成一家,他创作的剧本,多数是根据他自身的特点写的,没有特殊功底的演员是唱不了他的戏的。梨园界有个说法,叫做"人保戏"或"戏保人",也就是说,一个好演员可以使一部戏叫座,而一出好戏又可能推出一个好演员来。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其它艺术门类也大概如此。唐先生的戏路基本上是"人保戏"。而后人在演唐先生的戏时,能将某段唱工练好了,但其它功底还是不及。因为唐派艺术很全,唱念做打都自成一派,没有像唐先生有着特殊天赋和功底的人,是来不了唐派的,这就是唐派艺术为什么没有广泛流传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精品就是精品,无论到什么时候,懂戏的人都会认识到这一点。从唐韵笙的创作及表演艺术上看,说他是精品之精品并不为过。

虽有缘与唐韵笙先生相识、相知,可我自知自己天赋和条件与唐派相差许多,所以就没有主工唐派,但唐派艺术对我一生的艺术成长与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就是现在,我的唱、念、做、打都能找到唐派典范的影子,同时,唐先生的人生品格也无时不在地影响着我的成长道路。可以说,几千字的文章无法概括唐韵笙先生和他的唐派艺术。幸好,唐先生的女儿唐玉薇已著成一部《唐韵笙舞台艺术集》,宁殿弼也写出了《唐韵笙评传》一书,人们还是从这两部书中去认真品味唐派艺术吧!(全文完)(摘自《京剧谈往录 四编》)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