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融南北为一家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先生一生中塑造了众多的舞台形象,最突出的依朝代论,则是关羽、马超、猴王、武松、林冲、黄天霸。 关羽,李万春在小时候就开始扮演这个角色了。因其年幼,最先演的是《大罗天宫》"关羽出世"。此后他得扮演关羽的程永龙、林树森、李洪春三位前辈名家传授,竟自于这三位,以及老三麻子(王洪寿),麒麟童(周信芳)、夏月润、唐韵笙一同,并列"八大老爷"(即关羽)。成名以后,他对关羽的化妆、服饰不断改革:面部从勾油红脸,改为揉浅红脸,只在眉窝、两颊稍为加深。而且年轻时较深,越到老年越浅。这样,既贴近生活真实,又有利于表演。服装方面,也是年轻时,官职较小,以绿色为主,金色为辅;越到年长,官职增高,金色比重越强。最后则以金色为主,绿色为辅了。关羽所用的"青龙偃月刀"过去刀头为空心,在两侧铁丝上盘龙,顶头镶上红珠,以示"二龙戏珠"。这种刀分量较轻,不利于开打,且开打中容易把头碰扁。他改为实心,并加长刀金尊的长度,以求分量相等,使用便称手了。
马超,可以说是李万春的起家戏。他自12岁到北京,参加"斌庆社"(科班)在三庆戏院,与师弟蓝月春合演《战马超》,一举成名,被誉为"童伶奇才"。斌庆社班主,武生名家俞振庭说:"往后这出戏改叫《两将军》吧!"成年以后,他塑造的马超英俊、猛勇中带莽、骄之气,极为符合人物个性。从《反西凉》、《诈历城》、《间韩遂》、《战冀州》,演到《葭门关》(《两将军》),塑造出几种背景下的马超形象。《战冀州》的"城下三摔",直到他50多岁时,率内蒙古京剧团重回北京庆乐戏院演出,仍然体现出干净、利落、脆与帅,并且极具内心感,引人共鸣。在服饰上,特为设计出"倒缨盔",取名"马超盔"。
猴王,是李万春小时侯演出《混元盒》里的小猴,被逊清贝勒载涛看中,主动传授的,上得舞台,以"猴学人"的方法来演,力避"人学猴"。脸谱按"倒栽桃"勾法:上圆下尖,越到鼻子下方和嘴部越窄,体现出"尖嘴狐腮"。脸部红白分明,极少黑色纹路,以显得喜兴、机警。李先生的猴戏,又经杨小楼先生指点。杨先生与载涛贝勒同为张淇琳先生所教,因此毫无矛盾之处。李先生常说:"猴,在表演中力避张嘴,时时注意侧身、侧脸对观众,免得显傻。"在《闹天宫》头场,做为齐天大圣的猴,穿蟒袍,饰玉带,已受封为天庭官爵。李先生设计出"金纱帽"带翎子,以区别在花果山为王时所戴的"草王盔"。闯瑶池"偷桃"时,以机警地抓、抠桃毛,提鸾带擦桃,到真吃、吐皮、细致之极,又全在锣鼓之中。既符合生活,又有艺术美,极为引人入胜。 李先生是"北派"武生中,以演武松成名的第一位。"南派"武生中,以盖叫天先生以演武松享名。李先生塑造的武松挺拔、英俊,不仅以稳、准、狠称绝,还有美、脆、帅的特色。美,而不轻浮;勇,而不粗鲁。李先生说:"武松在英俊中,得带"艮"劲儿,不能等同于石秀,十一郎。所以化妆时先要以黄色为底色,不能显出面如敷粉。眉毛,要画得粗些。出场时,不仅要挺胸,还要梗起点儿脖子。"在《杀嫂》一场,为符合给兄长带孝的特定情景,特为做了一身灰步侉衣裤。
《林冲夜奔》,也是李先生从小就在演出中取得好评的。后来他自己画图设计出"倒缨荷叶盔"取名"夜奔盔",以显示林冲的身、气质。经杨小楼先生认可,杨先生提醒他:"牵巾可不能少,这是为了遮盖面刺金印的。演这出戏,也不能总撩牵巾。"李先生在这出戏,林冲腰挎宝剑,进山神庙,叩拜之后,起飞脚,单着地,转身,"卧鱼",以手拄头小睡,动作之敏捷、美观,一般演员很难做到。此戏演过,李先生便继承杨先生演此戏前的《野猪林》。在"白虎堂受审"的大段念白,铿锵感人;受刑时的连续"乌龙绞柱",轻捷动人。发配途中,项戴枷,手持伞,跑"圆场",翻"吊毛",称为"一身三绝"。皆因戴枷不能起范儿,持伞跑"圆场"兜风,翻"吊毛"时必须让伞过去,必须起得高。《夜奔》之后,加上柴家庄《棒打洪教头》和梁山泊《火拼王伦》,成为他独有的剧目。
天霸戏,也被李先生演成绝活。李先生说:"黄天霸和武松有些像,都得英俊、挺拔;念做都得干净、利落、脆,不能拖泥带水。不同地方是:武松显示的是豪气,正气;黄天霸得流露出"耍光棍"的劲儿来。"1956年,在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办的为贫苦同志义演中,李先生与裘盛戎先生合演《天霸拜山》,两位的唱、念、举手投足,台下喝彩不断。成为杨小楼、郝寿臣两位演出此剧后的又一高峰,可称绝唱。(摘自《中国演员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