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周到浦东情 兴致盎然唱皮黄

11月27日一早,全国各地的票友,北至黑龙江,东到台湾省,西到新疆,南到海口和香港特区的票友从四面八方来到上海黄浦江畔和上海本地的票友与戏迷近千人汇集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开发区,即上海浦东新区,兴致勃勃地参加第五届《中国京剧》票友节的开幕式。在镶嵌着巨幅京剧脸谱图案和锣鼓齐鸣、彩旗高挂的浦东新区文化馆门前,不但使与会票友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和作为京剧票友的自豪,也使过往的上海市民感受到京剧艺术的魅力和票友们的欢快心情。在随即举办的开幕式上,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春秋票社社长朱达人、国家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主任赵建昌、《中国京剧》杂志社主编戴英禄、中共上海浦东新区委宣传部长黄 和副部长、文广局局长刘豫峰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简短而庄重的开幕式后,上海浦南地区的100名文艺爱好者组成的大合唱队伍在钢琴的伴奏下以《智取威虎山》和《唱脸谱》的雄壮曲调拉开了正式演唱的帷幕。接着,上海名票、黄桂秋亲传弟子、82岁高龄的朱永康先生,上海市老领导朱达人先生和香港企业家、上海文华里京昆会所总裁张宇先生率先演唱助兴,上海京剧院的著名演员安平、赵群,北京京剧院的康静也专程赶来奉献出他们的拿手唱段。开幕式的演唱会充满了欢快、祥和、热烈的气氛,票友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神采。

细致的工作 周到的安排

让与会票友感到特别温暖的是第一次在上海举办的全国性的票友活动受到上海浦东 新区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注。他们自从决定承办这届票友节以后,中共浦东新区委宣传部就以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南,把办好京剧节看做是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任务,提出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承办原则,即“不能让一个与会票友不高兴,不许让一个与会票友不满意。”他们说到做到,在筹办的过程中,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具体承办的浦东文化馆馆长王坚同志动员全体人员,全力以赴办好这次票友节。为了选择价格合适,交通方便,条件合格的旅馆,他们的工作人员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筛选;亲自步量从宾馆到剧场的时间;不但邀请主任医师在剧场设立了临时卫生站,延请卫生部门检疫附近饭店的饮食卫生,他们在每一个票友下榻的宾馆都安排了服务人员,如果有一个票友没有按时回宾馆就寝,他们就要连夜到处寻找,直到所有的与会票友就寝后他们还要通报给馆长才算完成一天的工作。在组织外出活动时,组委会租用了四辆大型高级轿车,并在每辆车上配备了服务员,照顾老年票友,为此,组委会还下了一道命令,如果组织票友外出,不许一个人掉队,不许发生任何意外事故。有些票友打趣地说:“组委会把我们都当做幼儿园的孩子了。”让与会票友感到意外兴奋的是 在票友演唱的常规内容以外又安排组织了与会票友与浦东社区戏迷的联欢,与外国戏迷的联欢、浦东新区游览和畅游黄浦江以及集体观看第四届中国京剧节开幕式等活动。使这次票友活动极其丰富多彩,使每一个票友感到宾至如归。

唱得满意 玩得高兴

应该承认,这次票友节的筹办时间比较急促,尽管为了给本刊读者及时的通知,提前出刊,仍然使许多读者措手不及。尤其是在上海选择乐队和舞台队的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组委会人员日以继夜的讨论剧目,安排日程,从行当、清唱、彩唱、年龄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考虑和比较妥当的安排,使大多数与会票友感到比较满意。至于有些票友对组委会的安排有这样和那样的意见,组委会认为都在情理之中,尽一切可能给予及时的调整和解决。组委会也看到,许多票友兴致勃勃地到上海参加演唱,由于安排的日程与他们的想法不大一样,尤其是配演问题在通知中没有按惯例明确规定,造成疏漏,使他们一时想不开,提出一些意见,组委会也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对于乐队出现的偶然失误,组委会进行了及时的批评和纠正,使乐队同志主动提出重新为参演的票友伴奏。和每次票友节一样,有个别票友喜欢传递小道消息,甚至传说组委会为了赢利以致雇佣廉价乐队等等问题,使有的票友非常不满,组委会则耐心地进行解释并公开帐目,使有意见的票友得到满意的答复。他们有的知道组委会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倾其全力为票友服务的实际情况后一再向组委会道歉,有的给组委会送来花篮,在飘带上写到“唱得满意,玩得高兴,过足戏瘾”。

京剧之舟首航黄浦江

12月1日午饭后,一艘精心装饰着各种京剧脸谱和图案的大型龙舟荡漾在美丽的上海黄浦江上,龙舟上丝竹之声伴奏着京剧的皮黄曲调回荡在黄浦江上空,吸引着黄浦江两岸游客的眼珠。走进龙舟的一层大厅,来自全国各地的票友和上海的戏迷共200多人汇聚一堂,或引吭高歌,或品茗谈艺,或猜谜争奖,或观望着两岸的风光,为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惊叹,为青浦大桥和杨浦大桥的壮观而赞美。他们有的是在多次票友节上的老相识,有的是第一次见面的新朋友,在二层的各个茶室雅座,小型的艺术研讨会自发的分别举行,深入而畅快。总之,他们的龙舟游了一路,唱了一路,说了一路,却仍然说不够,唱不够,看不够。直到主持人张震无奈地打断票友的清唱节目,深情地告诉大家说:“我荣幸地陪伴着大家度过了5天难忘的幸福时刻,大家对京剧艺术的执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感情与日俱增,黄浦江再长,也没有我们票友的情深意长,杨浦大桥再高,没有我们票友演唱的热情高。我越来越不愿意说的一句话,现在却不得不说,让我们来年重逢黄浦江畔,相聚浦东吧。”这时,许多票友拥抱在一起,许多票友手拉着手,不愿意分开,他们互相祝愿平安,互相期待着明年再见,那依依不舍的心情写在每一个票友的脸上。事后,许多票友告诉组委会人员,这次票友节,尤其是这次浦江游,他们将永远铭刻心间,是啊,尽管上海是京剧发展的重要码头,但是让京剧与黄浦江如此密切接触恐怕还是第一次。

京剧在普及 票友在提高

不错,每一届票友节都会遇到一些老相识,但是新朋友终归是多数,大约占百分之八十,说明京剧票友的队伍在迅速发展,而且演唱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当然,更重要的是京剧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人文教育的必修课,祖国文明的象征和愉悦精神的重要途径。一位学习高派《逍遥津》的老干部告诉组委会,他学习京剧刚刚5年,京剧为他中风后的病体痊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他所以要到上海演唱,是为了纪念他的老师李和曾先生逝世3周年。一位学习麒派的票友说,他是退休后才开始学习京剧的,现在京剧已经成了他退休后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今年在北京、太原和上海的票友节上三次彩唱程派《春闺梦》的邓述翱老先生已经78岁了,但是他不但唱得非常精确,身段和眼神也都细腻优美,恰到好处,尤其是在上海得到一位国家一级小生演员的助演,使他的表演更是传神摄魄,沁人心脾,由于他出神入化的表演,使观众甚至忘记他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可谓达到了让观众得其意,忘其形的程度,多次令许多内行折服,不愧是一位从艺70年的老票友了。同样是来自武汉的盛国霖先生也是一位古稀老人,他彩唱的《银空山》升帐一场,不但自己顶盔冠甲,全身披挂,而且配备了整堂的配演,每一个动作都力求准确规范,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更是我们内行演员所缺乏的。来自江西省的几位票友据说也都是刚刚票戏的新手,但是她们互相搭配着彩唱了不少剧目,显然是一个票友的集体,或者说是整体票房来参加票友节的。她们互相配合,互相批评,互相鼓励,把这次活动当做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受到其他各地票友的称赞。更为可喜的,不但涌现出像来自哈尔滨的朱东哲、华中科大的李舒、河北任丘的李福胜、台北的龙乃馨、江苏的裴国强、梁敏、陈爱丽、上海浦东的焦玲娣那样起点高的青年票友,而且在浦东的一个浦兴街道文化中心,我们看到一个居民京剧队,几乎每个队员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承办方要求选一名参加闭幕式晚会,结果选出了3名,如果不是名额限制,起码要选出5名。奇怪的是那么偏僻的,基层的街道组织,竟然有那么先进的剧场和舞台,有那么齐全的乐队,更有着藏龙卧虎的,行当整齐的票友群体,说明京剧的普及工作是何等得人心,顺民意。又是多么成绩斐然。使我们不能不钦佩浦东新区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文化产业的硬件、软件建设方面也都为我们树立了样板。就是在这次票友节期间,我们还得到了不少票友活动的信息。例如在我们票友节开幕的当天,就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了“上海七大高校京剧票友大汇演”,随后在上海兰心剧院 又有一场票友演唱会。同时我们还得到了海南、泰州、宁波等七、八个地方举办票友节的信息。就在本届票友节进行期间,香港、常州、常熟(沙家浜)等几个地方就派出代表开始主动与我们洽谈第六届《中国京剧》票友节的有关事宜。至于小型的,地方性的票友活动更是不胜枚举。有人推测,仅2004年的一年当中,全国的大中型票友活动就达100多次,不要说一本《中国京剧》杂志无法报导全国票友活动的全部情况,即使10本专刊也描述不完全国京剧票友活动的感人事迹。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断,京剧的票友活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纵深发展。

激动人心 耐人回味

由于第四届中国京剧节开幕式提前举行,我们第五届《中国京剧》票友节的闭幕式也只好在11月30日晚上提前在浦东新舞台举行,以便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和上海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录制闭幕式的盛况,向上海和全国观众播放。闭幕式由两个方面组成,首先是由浦东新区文广局局长刘豫峰致闭幕辞,再由《中国京剧》杂志社主编戴英禄和常务副主编王晓峰对这次票友节做总结发言,最后由与会票友代表昝鸿祥发言。接着就是由组委会根据票友们的演唱情况临时设计、排练的《票友相逢颂平安》演唱会。首先是江苏省的余派女老生陈爱丽演唱的《搜孤救孤》选段,接着,由陈爱丽演唱,由北京京剧院青年老旦演员康静助演的《沙家浜·军民鱼水情》,都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掌声不断,实际上也体现了专业演员与广大票友融洽和睦的关系。使晚会一开始就呈现出真挚的情感,焕发出观众的激情。接着,陈吟秋的业余弟子梁敏,钟荣的业余学生丁兰芳和香港的萧红,三个程派爱好者演唱了程派经典《锁麟囊》;由郭必安、费鸿恩、薛永宁、万应璜和女老生马淑珍共五位老生票友演唱的“西皮慢板大联唱”,熊芬、朱育健、杨正仪、贾健明、孙华强五位旦角票友演唱的“西皮流水大汇唱”,彭金泉、朱旭明演唱的麒派《宋士杰》都显示出这次票友节团结向上的气氛。而天津梅兰芳艺术研究会会长孙元木,上海姜派小生研究会会长林德忻,黄派青衣研究会会长朱永康是目前京剧票界德高望重的三位前辈,他们分别演唱的《霸王别姬》、《沙桥饯别》和《别宫祭江》以其规范、娴熟、特色突出,成为票友学习的样板,受到票友的高度关注和极其热烈的欢迎。被称为“东北大汉”的朱东哲,一句《宇宙锋》的原板刚刚一张嘴,观众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仅因为他唱得出色,也为他身高体壮的身材与娇柔妩媚的声色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而惊喜。80岁的老花脸尚韵诗,气力充沛,一曲《打龙袍》显示出他从艺72年的基本功。来自浦东新区街道的梅派青衣赵竹静、余派老生吴晓慧和焦玲娣三位女士个个身手不凡,都有些专业的味道。而身为喝黄浦江的水长大的浦东人焦玲娣,演唱的以黄浦江的故事为题的京剧《海港》尤为动情。当主持人宣布,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特意赶来为大家奉献一段原汁原味的《龙江颂》时,全场观众立即爆发出激动的喝彩声。一曲唱罢,当李炳淑说:“今天是票友的节日,我想请一位票友与我合作一段《坐宫》。”这时票友们更为感动,晚会达到高潮。当李炳淑与张宇先生唱罢《坐宫》,南京票友协会的同志驱车400余里地赶到浦东,献上了他们的歌舞联唱《票友相逢颂平安》为晚会在欢欣鼓舞的气氛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反思与遐想

第五届《中国京剧》票友节的锣声打住了,票友也陆续打道回府了,浦东新舞台又恢复了平静,而浦西的第四届京剧节的锣声又敲响了。记者突然发现,大多数票友对京剧节几乎不屑一顾,他们似乎只关注传统老戏,只关注各流派经典,只关注京剧名角,他们一张嘴就是梅派,一唱就是《锁麟囊》,老年人如此,青年人如此,大学生更如此。京剧节,票友节似乎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永远也说不到一起。京剧节那么多新戏,为什么最喜欢京剧的票友就是不买帐呢?他们宁可花费几千元到票友节上自唱自娱,却不肯花一百元去看一看大剧院的新戏,这到底是为什么?在票友中间,从没有人说,“京剧要跟上时代,必须创新,再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了。”从没有人说“老戏不能老唱,京剧要争取青年人,必须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他们认为京剧没有新旧之别,只有好坏之分,在他们心目中,谭鑫培、梅兰芳和李白、杜甫一样,艺术生命是永恒的。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传统戏,只有流派戏,只有经典。我们希望筹办京剧节的人到票友节上听一听票友的心声,从戏迷、票友的取舍中研究一下京剧的走向,把京剧节也办成票友的节日该有多好啊!到那时就不用整齐的军队到剧场去充斥门面了。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