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惠珠扮演的"伍子胥" 女演员演老生而享名于世的实属凤毛麟角。 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京剧生行里威望最高的当属余叔岩。他既为前"四大须生"(余与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之首;又为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之师。余先生是不收女弟子的,认为对她们"深了不是,浅了不是"。要求严格,惟恐接受不了;不严格,便难于学深学透,于自己艺术流传有损。虽然知道有位叫孟小冬的女青年私淑其艺术,已取得很大成就,也曾不断有友人建议将孟收为弟子,他却以陈少霖、杨宝森之后不再收徒为借口婉言谢绝。直到1937年,由于难拂友人情面,于10月21日收下李少春为徒。孟小冬再次托人求助,才于收李少春后第三天,接受了她的拜师礼。孟小冬成为余氏门生中最有成就的弟子,演唱给人以乱真之感。在杨宝森还没有成大名时,曾有孟、马、谭、奚为"四大须生"之说。 杨宝森发展"余派"另有特色,而后学习"杨派"的人不在少数,仍然多为男演员。不想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优秀京剧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中,出现了一位学习"杨派"取得优异成就,获得一等奖的女老生,她便是大连京剧团的孙惠珠。 近些年来,对男演女、女演男是否应该提倡说法不一。其实正如"荀派"艺术创始人荀慧生所说:"……都未尝不可。主要的是功力必得深厚,对剧中人的体会必须深刻。男演女,要台下像男,台上像女;女演男,要台上像男,台下像女。这样就能成为好角。反之,不但成不了好角,还会令人讨厌。"孟小冬学"余",孙惠珠学"杨",都是由于治艺执著,台上像男取得的。

孙惠珠开蒙学的是老旦,曾为大连京剧团老旦主演。前些年,她觉得按自己爱好与条件改学老生更合适,熟悉她的人也有同感。她毅然改了行当,先投师李和曾,又因具有学习"杨派"的条件,拜了"杨派"名家李鸣盛。她的长处在于不避艰辛,肯于苦练,请求师傅对她严格要求,因此进步极快。数年前,她在北京举办专场演出,已深得内外行好评。但是她并不以此为满足,更加寻找差距,深入钻研。为学得深透,她不断往返于大连与北京之间,向师傅学艺,并观摩"杨派"戏,把自己的工资都用在投师学艺上,还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她的先生、哥哥都不断从精神上鼓舞她,从经济上支援她。为参加前些时的评比展演,在师傅因病行动不便的情况下,她把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杨派"名家叶蓬请到大连,为她加工参演剧目《乌盆记》,深入领会"杨派"神髓。

如今,孙惠珠已深入掌握"杨派"要领,与在她以前成名的孟小冬一样,唱中不带雌音,做戏不显女气。她应邀在全国各地及美国几个大城市演出,都很受好评。这次展演中,她演的《乌盆记》又有新的提高。"遇害"一场,她恢复以"滚背"越堂桌而下的传统演法,落地后再用"抢背"、甩"水发",然后用硬"僵尸"。举止干净利落,向张别古诉说被害经过的大段"反二黄"唱得神完气足,韵味浓郁,字正腔圆,而且没有故意造作出来的苍老气。观众和评委不禁为之鼓掌。 在颁奖台上,她手捧奖杯,毫无自得之色。她说,当时想的还是不能停步再求精深。果然,近一阶段她又在千锤百炼《乌盆记》、《文昭关》,准备参加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05月15日第七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