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戏曲频道分上、下两集播放《陈永玲专辑》,观后颇有感触。
近年来,一直有戏迷网友呼吁央视戏曲频道每周开设一档栏目,播放一些老艺术家在八、九十年代的演出实况和录像。一来,他们作为第一代流派传人,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参据价值;二来,可以让当代的青年观众和演员有个比较和学习的尺度。“音配像”工程之伟大就在于此,上海中唱公司连续出版“传统老像带”系列音像制品,也是有志于此(因地域和版权问题,亦有所限)。
今天央视给小流派的大演员陈永玲先生做专辑,播放其早年录制的筱派代表剧目,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大好事。希望这是仅是一个开始,有更多的老艺术家的珍贵资料能与广大观众见面,避免它们闲置和流失。事实上,能够在中央电视台亮相,一直是陈先生的心愿,在他过逝不久,这个愿望终于得已实现。应该感谢达成此义的那些有眼光、有心胸、有情怀的人。
我去现场参加了陈永玲先生的追悼会,记得陈先生安祥的躺在鲜花丛中,他最后的妆也化得很漂亮。我特意多鞠了一个躬,这个躬是向那些一生执着于艺术,生前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得志的人们敬礼。学艺做艺的人没有不苦过的,比起那些获得了应有的荣耀和名利的艺术家,另一个群体同样值得我们铭记和尊重。我与陈永玲先生不相识,这一拜不是给陈先生特加的礼遇,而是让那些已故的和在世的,非主流而执着一生的艺术家们;让那些学校里、院团里努力着、拼搏着,愿为京剧这个传统艺术奋斗终生,而耐得寂寞和平淡的青年演员们。知道我们戏迷是爱戴他们的、敬仰他们的、支持他们的。
在追悼会上,我见到了王金璐先生、梅葆玖先生和谭元寿先生等一批老艺术家。实话讲,王先生已有些步履盘跚,梅先生也削瘦很多。真是岁月无情,每一次参加这样的追悼会,送别一位故人同仁,可以想见其心境如何。我在《告别陈永玲》文中最后有这样一问:“陈先生走了,筱派艺术走了么?”如今,随着京剧的不断“推陈出新”、“除旧立新”、“立异标新”,大师们走了,他们的亲传弟子们走了,京剧艺术的传统精神走了么?如果京剧精神不在,越来越多的研究生、一级演员、梅花金奖是否能证明着京剧的发展和振兴呢?京剧是否还能是名副其实的“国粹”?我想,“国粹”不是仅指那些行头和皮黄曲调吧。
看着《陈永玲专辑》里那些小戏,我似乎又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传统艺人用毕生的心血精心守护的东西,它仍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本贴由裘迷于2006年6月06日18:55:4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