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戏迷票友电视大奖赛已行至中途,昨天是第三场,出现了一个小高潮,有几个选手得了较高的分数。最令我难忘的是9岁的小“十三妹”和八旬的名票朱永康老人的表演,此外还有最后的那场《赵氏孤儿》片段。
9岁的“十三妹”,扮相好,气质佳。一身火红的箭衣活像支小辣椒。难得的是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那样俏皮精神,尤其是几句京白,字字如珠,清脆悦耳。更可爱的是那稚嫩而又准确的答题,真像个小喜神般的令人疼爱。难怪李维康老师欢喜的直拍手,给了一高分呢。
说起老人朱永康先生,56年就拜了名家黄桂秋为师了。得到过黄派的真传,严格的讲台下很多的评委不一定有为老人打分的资格呢。老人一直对推广黄派艺术不遗余力,不但以耄耋之躯前来表演,还在全国广收弟子,具我所知很多网友都是他老人家的名下弟子呢。提起黄派艺术,大概有些朋友已经淡忘了,我也听过一些网友对黄派的批评,黄派解放前在上海红过一时,虽一直在“梅、尚、程、荀”之下,但也有其特色。黄桂秋早年师事青衣宗师陈德霖,中年创新腔自成一派,主要特点是嗓音清脆甜润,行腔华丽,坚实端方,悦耳动听。唱得“嗲”但不造作,可以说“放中有收”“收中有放”。朱永康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为黄派艺术著书、讲学、灌制录音,并拍了电视戏曲片《别宫祭江》。年过80还能有这样好的精神和技艺,且谈吐幽默,真是令我们晚辈心慰啊。我想,以朱老之学识及艺术,不来比赛也早当是名票大家了,老人与其说是来参赛,不如说是利用电视大赛的机会宣传黄派艺术的,分数对老人不重要了,就比如欧阳中石先生或裘芸女士,若来参赛还用得着以分数来证明什么吗?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有不公之嫌,其实不然。全国戏迷票友大赛与“和平杯”不一样,比赛是一种方式一种手段,而目的是在“十一”其间奉献一场全国性的戏迷交流晚会,要全面要平衡要热闹要喜庆,分数的竞争早已在其次了,展现戏迷的风彩,弘扬京剧普及京剧才是实质,因此它看似比赛实是一个节目。当然选手水平越高,节目就越精彩,但同时就要讲个均衡,照顾老选手,提携小选手;鼓励多民族的选手,平衡参赛选手的地域性等等。知道这个道理,就不会为熟高熟低而斤斤计较了,比个高下只是更增添些趣味和娱乐吧!
昨天谭元寿先生也表示要无私授艺,但愿我们年青一辈能够多向老艺术家学习真本领,也为艺术多作宣传,不要只是挂个名,留个身份。辜负名家们的苦心。衷心希望借此东风,论坛里的几位朱老高徒,能学上几篇好文章,为网友讲解一点黄派艺术,那不是很好的事吗?

本贴由裘迷于2003年10月04日09:07:55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