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仉振东
执笔:张晓莺

1958年的冬天,我接到北京京剧团要来沈阳演出一个月的通知,并让我搞好接待和联络的工作。
当时来沈阳的阵容非常之强,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马富禄、李多奎、杨盛春等等大角儿几乎都到齐了,安排的剧场是条件最好的沈阳文化宫剧场。
首先到的是马连良和谭富英,他们带着配角和后勤,还有马先生的儿子马崇仁一行。刚下火车安顿好住处,他们便赶到剧场察看和熟悉演出场地,由我陪着介绍一些情况。马连良提出要到台上去看一看,上台后他细细地看了一遍,然后提了两点要求:一是要在台中央铺块地毯,二是要将台上的桌椅刷上油漆。因为都是一些白坯子,白晃晃的挺扎眼,马先生非常注意这些细小的环节,我们都照办了。
马先生又问了我观众的情况,以及售票价格,又亲自走到观众席里询问了甲乙丙票价的排位。我将这些都向他仔细地介绍了。他一直认真地听我说话,脸上又一直带着亲切的微笑。在和马先生交谈中,他说话不多却落落大方,有礼有节,谦和虚心。让我感到他不像个京剧艺术家,却像个干部。
马连良的首场演出是《失印救火》,整个剧场座无虚席,我所在的沈阳职工业余京剧团的全体演员都去观看了演出。大家觉得这出戏非常好,也想学着演。于是,我斗胆向马先生提出这个想法,谁知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没有剧本,马连良就让学生迟金声口述这出戏,我们指定两人记录,一个记身段,一个记台词、唱腔。
我们看马连良先生如此好说话,又提出了想让艺术家们讲讲课的要求。马先生就在演出间隙和裘盛戎、汪本贞、马长礼、张韵斌等又一起到我们职工京剧团来讲课,使大家受益匪浅,也兴奋、激动了许久。
马连良先生在生活中是个儒雅谦逊的君子,在台上是个精益求精的艺术大师,他不仅对艺术上的要求很高,对后台的管理也是非常的严格,我在后台看他们扮戏,整整六、七十鸦雀无声,一切都循循有序,纹丝不乱,表现出了相当高的素质。
这些事情已过去了四十几年,我一直记忆犹新,京剧大师马连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那待人和蔼可亲的态度让我永世难忘。

(摘自 原《梨园周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