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奢谈京剧史

鹧鸪天

笔者自诩草根,身微言轻也!“草根”奢谈京剧史,诸君权当戏言耳!坛上有资深文人,愿不耻教诲卑人者,笔者当谦恭聆听;有习惯圈阅、只言片语批点者,胜路人漠不关心。互联网似旷野荒原、莽林草场,有风和日丽之日,可款款沫浴阳光,欣赏大自然美景;也可有腥风恶雨,荒原狮子、莽林老虎袭来,把汝当成美餐。自由是有代价的。唯值得者,用不着观人颜面,仰人鼻息。且让“草根”把草根眼中的京剧史,奢谈、奢谈!
在草根的浅薄理解中,由文人书写的什么京剧发展史,京剧史;由文人生花妙笔书写的艺人生活,艺人的戏,那只是文人舞文弄墨,一相情愿的见识而已。有些文人写得洋洋大观,也有难免抄来抄去。少有真实的深挖,缺少诚挚的凸显。难免有个别文人,仰着权贵、豪门、皇室鼻息,一忽儿把戏曲描绘得花团锦簇 ,一忽儿追打得艺人与戏文乌泥墨黑。以观潮儿的心态品戏文、说艺人,与艺人其间的鸿沟是绝不会填平的。人心恶的膨胀,见利忘义的劣性,催人心肝!
人生苦短,半个多世纪京剧的生生息息,民族戏曲的不太平,曾几何时闹得人精神恍惚。而串联二百年京剧的历史,历历在目艺人的漂泊度日,以草根眼目中观,民族的戏曲艺术实在是反映民族大众的生活苦难史;为生存而献艺的伤心血泪史;无奈而不得不迎合、依附、讨好、退让、哀告皇室、权贵、豪门、地痞、流氓的委曲求全史。戏曲在社会的隔缝中艰难度日,他的光耀背后有阴影;他的喝彩背后有嘲讽;他的极度荣幸背后是争斗不息,他无法自个儿把持方向,才艺应潮流无奈而应变,色相随年华瞬间即消逝,中华民族的戏曲发展史,实在是少有幸运,只多灾祸的民族大众生活苦难史。笔者把“草根”对民族戏曲发展史的总结,先放在了头里!
文人心底里是瞧不起唱戏的,非常的瞧不起!文人苛求、耻笑、嘲讽京剧,见诸于历代文字中,不能体恤、同情、理解艺人,也见诸于历代文字中。笔者所指的文人,当然是指封建制度下的士大夫、帮闲的权贵文人了。艺人与文人不同,艺人要实实在在地去做。文人一支笔,一个头脑,非常灵活、快捷。所以,若讲到“卖身投靠”,文人的速度也要快捷得多得多,文人自个儿也常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然也,然也!
前清有“老佛爷”,视艺人为玩物,“老佛爷”一喜,给艺人一次赏赐,保汝终身衣食无忧也;“老佛爷”一嗔,叉了出去,完完大吉。
前清事简谈,清末还有“私坊”,谁有实力撑“私坊”的场面?当然是有实力的封建官僚、士大夫阶层。这些有闲阶层全数玩艺人的技艺吗?梅兰芳早岁身处那个年代,梅兰芳的可敬之处,是他能洁身自好,没有坏习惯,实是难得!
民国政府与清朝、后来者不同,他对京剧采取“怀柔”政策,只一般监控剧目,任其市场行为。反是上海的黑社会,却对京剧的控制比当时政府还厉害,演员到上海唱戏,不先去拜山头是绝对站不住脚的! 祸不单行的是随时势向前,首先是一帮留日学生引进的话剧,开始冲击戏曲界,中国早期的话剧演员大都不是下层穷苦出身。如欧阳予倩是湖南大家出身,他是中国最早的话剧倡导者之一,可是欧阳予倩不同于另一批文人头领儿,欧擅长红楼戏,在京剧界也曾有南欧北梅之称。而那些文人对民族戏曲特别是京剧的发难,延续时间之长,损害程度之深,实不可估量,中国自产生话剧后,由于这帮子权势文人出身优越,文化较高,话剧的社会地位显然就比京剧地位相形见高,那象似戏曲界似程砚秋般,大都是很穷苦人家的孩子才被送去学艺,而且还订立生死文书。程砚秋的师傅某某,他本人曾是穷苦学艺人,但熬出头后,授徒时对徒弟非常苛刻,甚至出师后几年内挣的钱还主要归他,文人中有好心者似罗瘿公,程对罗感恩,就因他赎出他。所以,艺人连着他们的地位是很悲惨的!
1949年后京剧界的情况有了根本改观,他们成了完全服务于人民的文艺机构。地位虽然高了,但技艺却江河日下,这种矛盾现象,产生的多种原因,又很值得人们深思。 通观京剧的历史,一二百年中,产生了那么多名戏、名角,直线的上升至顶峰,又突兀堕落入谷底,人们在思考,在摸索,也在尝试着各个可能行的途径,拨高它的档次,嘉奖誉为国粹,标志定为高雅,让其“返老还童”。但那只是号召!号召,大声叫唤也;这号召与实际是有距离的,有时正好是相逆的。号召平,因为有不平;号召均,正为是不均,世故让人很好理解。中华民族的戏曲艺术也正是如此,您定京剧为高雅艺术,那粤剧呢?绍兴戏呢?就难自园其说了!
所以,笔者认为,不要无端地拨高!说“无端”当然还是“有端”的,笔者婉指莫抱实用主义去拨高京剧,也不要抱实用主义去无端摧残京剧,学业有成的文人学者,您可以去写您的前半生,恰如百岁老人说长寿,说什么个长寿法都会有人相信,而对于中华民族的戏曲艺术,应该听其自然!
刚过去的几十年间,人们在无线电里听京戏,连对京戏陌生的普通人都知道,这京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骄傲,一提到梅兰芳就是指京戏,一说京戏,必说梅兰芳。而今这一代文人视梅兰芳,已不是视梅兰芳是京戏的化身,唱戏的楷模,这一代文人他们力争要还一个真实的梅兰芳,甚至有梅兰芳要把妻子托付给杜月笙的情节,笔者实弄不明白梅兰芳要把哪一位妻子托付出去,且成为电影全剧的高潮!笔者着实地吃不透了!这对于梅兰芳,对于京戏,是福乎?祸乎?这一代文人想当然视梅兰芳为政客,有天份周旋于敌伪,似多机谋;可难拒杜月笙作堂上嘉宾,又该作如何说法?这一代文人视梅兰芳蓄须明志,似大有民族气节,比十九路军浴血抗日战场,高下轻重如何?因此写尽真实梅兰芳,梅兰芳既不是傲视学坛文学巨匠,也不是聘驰疆场民族英雄,梅兰芳也只是普普通通一个艺人,比一般的艺人更出色些,而出色的艺人又何止梅兰芳一个呢!面对年青辈文人的状况,老一辈文人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的评论应该谨慎,要有分寸,应引导得法,开好一个头。就显得何等重要!“功成名就”,“广博精深”的大学者,更应网开一面!应留传统京剧一线生机,一丝活路!用吴语方言俗语曰:何苦“乘势踏沉船”呢?!
以笔者草根辈观近几十年,有些文人编撰的涉及戏曲史此类书籍,涉及戏文,涉及艺人,语言干巴巴,措词似枯竭。愈是纯文人者愈甚!少有似翁偶虹辈老先生写《十全大净金少山》这样的文采和对艺人客观生动的讲述。时风恶俗影响腐蚀着某些人的良心,一旦上有所好,有恃己之私利时,或赞誉不怕浑身肉麻;或攻讦恰又似饿虎扑羊。吃着老祖宗的饭,借着老祖宗的诗词曲赋,对传统戏曲无所不用其极的攻讦,是可忍,孰不可忍!
而在这一点上,中国戏曲学院傅谨先生《身体对文学的反抗》这篇评论,尊敬的前辈尹丕杰老先生《为李玉声喊出“皇帝没穿衣服”而喝彩》这样的文章,对于京剧艺人所想、所思、所讲、所述,首先抱了一个与人为善的好心。两位先生说话客观而不偏激;撰文全面而留回旋。这样一种态度去判断、评价中国的戏曲、艺人,若由他们这样的诚恳去编撰中国京剧的历史,评价艺人,相信既合情合理,且耐看动听!
在笔者草根眼里,这才是值得人们敬重的大学者。他们涉足论坛,不怕跌了身份的大度,拿得出自己的思想、判断的真价实货,这才是笔者学习的楷模。而不蔑视互联网在某种人眼中缺少的“清规戒律”,不小看中京论坛在某种人眼中不屑为“土庙穷神”。可在笔者草根眼中,这才是真正的和谐与与时俱进。这才是大家风度,颇俱高风亮节的本份!
『民族戏曲 ,锤炼着民族大众的心 !』是的,笔者认为,民族的戏曲艺术反映民族大众的生活苦难史!为生存而献艺的伤心血泪史!民族的戏曲艺术同时也在不断锤炼着民族大众的心,民族大众也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雄立予世界文化之巅!
民族戏曲艺术的历史,应该由搞民族戏曲艺术的艺人们自身去写!“草根”奢谈京剧史,当特显浅薄!自认浅薄,当不失为是一种风度——草根风度!何谓“草根风度”?既为草根,还会担心怕再失去什么?余下什么话,就不由草根说……

本贴由鹧鸪天于2006年8月13日16:09:04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