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文化部邀请,山东省淄博市京剧团于11月5日进京在长安大戏院演出了现代京剧《红嫂》。该剧以朴实的表演风格,优美的唱腔,丰满的人物形象,在京城戏剧界和广大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36年前看过《红嫂》的老观众说,红嫂又回来了!

《红嫂》一剧作为淄博市京剧团首创的"名牌",1964年曾经与山东京剧团联合进京演出,毛主席、周总理和朱老总看过此剧,毛主席给予了"玲珑剔透"的评价。红嫂用乳汁抢救解放军伤员的感人事迹经过艺术表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中国剧协顾问、著名戏剧理论家郭汉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薛若琳等认为,淄博市京剧团恢复演出此剧,没有搞所谓的大制作,没有搞得满台都是木材钢铁,而是注重刻画人物,丰富某些场次,比原作有了提高和改进--复排是成功的。

时隔36年,《红嫂》一剧缘何在今天能够再度焕发出神采呢? 首先,红嫂精神魅力永恒。专家认为,作为反映军民鱼水情这一具有永恒意义的主题,具有永久生命力。它在用京剧反映老百姓爱护解放军、保护解放军方面确是较早的一出戏。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在京剧表现现代生活方面是有突出贡献的。

其次,以生活的真实表现主旋律。36年前,《红嫂》以贴近生活,真切地反映沂蒙山区百姓真情实感,力避创作上概念化的弊病而受到关注和好评。专家认为,今天的演出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特色和精华,表演很规范、朴实,很像当时的农村大嫂。 第三,跟随时代,常演常新。恢复排练中对"乳汁救伤员"和"为亲人熬鸡汤"等片断做了新的加工和处理,复排过程中本着一条红线,即弘扬"红嫂精神",也就是"拥军爱民精神",以1964年演出为参照,力避电影《红云岗》的"高、大、全"的影响,使人物情感符合沂蒙人民朴实自然的感情,丰富了"红嫂"的内心世界,使这一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活,令观众备感亲切。另外对戏里刁鬼这一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也做了进一步开掘,加强了红嫂与刁鬼的冲突,其中既有阶级冲突,又有人性冲突,使情节更加曲折,更趋合理。加强了名段唱腔,如"熬鸡汤""添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分沂河水情深意长"等,唤回了观众的记忆。另外,"乳汁救伤员"中把喂奶过程艺术地处理在台上,当沂蒙小调响起,一束红光定格处理,产生了极其强烈的感染力。再者,灯光、布景更加讲究,乐队也有所加强,这些都丰富了该剧的表现力,烘托了主题。 ( 周向阳《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