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报道:在以“盛世京剧情”为题的庆祝晚会上,程派艺术家李世济激动地说,尽心尽力做好“音配像”,既是对祖国“尽忠”,又是对老师“尽孝”。这两句话确实说到了点子上。京剧有着200年的辉煌历史,是我们的国剧。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几代艺术家同心协力进行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音配像”抢救工程。前辈大师、名家遗留的艺术珍品,经过传人弟子传神配像,把上个世纪初到80年代的355出名剧保留了下来。
“音配像”工程从1985年起步,历时17年,投入单位40余个,参与人员达两万余人次,充分反映了京剧界内外对国粹的深厚感情,是一种尽忠的表现。学生为老师配像,努力再现老师当年的风采,也是“尽孝”。正如荀派艺术家、北京戏曲学校校长孙毓敏所说的,她的老师荀慧生,一身没有留下任何图像资料。我们现在利用电视高科技手段,把它们还原在舞台上,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盛世京剧情,国兴戏也兴。京剧音配像工程胜利完成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荧屏,使戏迷欣赏到绝响舞台的名家名作,像马连良的《十道本》、李少春的《空城计》等;“音配像”对现在的演员也是“传承”的过程,因为现在许多老艺术家还健在,他们除了为前辈配像,还能为中青年说戏,这也是京剧传承的特有形式。随着时间的延伸,历史的发展,“音配像”工程的深远意义会进一步得以体现。
王世璞在“盛世京剧情”晚会上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坐科七年,会戏百出余。”对现在的青年演员来说,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现在,我们已经把上个世纪初到80年代的355出名剧保留了下来,这是一本厚厚的京剧艺术“教科书”,值得从事京剧事业的人学习一辈子的。青年演员是京剧事业的“朝霞”,而他们会唱的戏实在太少,唱来唱去就那么几出戏。现在举办的“京剧研究生班”就是一项让中青年演员学戏的“朝霞工程”,这一机会值得他们好好珍惜。中年演员已进入艺术的成熟期,也被喻为京剧事业的“彩霞”,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留下最好的音像资料;当然,更要为现在还健在的老艺术家留下音像资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据悉,“晚霞工程”现已启动,这是令人欣喜的。
“音配像”工程是抢救老一辈京剧艺术家留下的珍贵遗产,而“三霞工程”的同步开展,对京剧事业的发展和传承,无疑更是带有战略性的举措。(吴为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