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张君秋演《女起解》时,戏中名段“苏三离了洪洞县”他唱“低头离了洪洞县”。有些人认为这是张君秋为了突出表现苏三此刻身陷囹圄,不愿见人的心情而改动的唱词,成为张派《女起解》的一个特点。因而当今张门弟子和宗法张派者演《女起解》,也都唱“低头”,不唱“苏三”。其实,这一唱词的改动者并不是张君秋而是京剧大师王瑶卿先生。
早年,京剧舞台上的全本《玉堂春》只有《起解》与《会审》两折,没有后面的《监会》的团圆结尾,也没有前面的《嫖院》、《关王庙》、《从沈》、《蒙冤》等情节场次。《起解》一折也只有崇公道押解苏三赴省城复审的一段戏,并无精彩之处。根本构不成一出单折戏。《会审》可以单演,《起解》就不能独立演出,只可附在《会审》前面来演。是王瑶卿先生全面加工、丰富《起解》这折戏,才使它成了一出可独立演出的《女起解》。瑶卿先生为揭示苏三这一弱女子身遭不白之冤,沦为死囚,虽还需到省城复审,但吉凶难卜,无限怆然之情,首先在头场苏三离监的过场中,把苏三四句简单的[原板]重新设计为“我苏三祈祷神明保佑”的[反二黄慢板],充分抒发了苏三那悲凉凄楚的心情,大大丰富了苏三离监这个过场戏。他又对二场“行路”的大小唱段,本着苏三对自身遭遇的愤怨,对崇公道为人的尊敬的情感、心态,一一精心创制了腔美情浓的新腔,有着很强的欣赏性和感染力。这样,《起解》的两场戏都有了足够的份量,自然可以独立演出,并且还有着极为精美的艺术性。从而在京剧舞台上便出现了《女起解》这样一出旦角唱工名剧,流传至今,久演不衰。
瑶卿先生就是在全面加工、丰富《起解》一折戏时,把“苏三离了洪洞县”改为了“低头离了洪洞县”。这两字的改动,很确切地点出了苏三蒙冤入狱,披枷戴锁走在街上愧颜见人的神情。张君秋的蒙师是瑶卿先生的弟子李凌枫,并还直接得到师爷瑶卿先生的指教。所以他演《女起解》完全是遵循着瑶卿先生的唱法。

(摘自 原《梨园周刊》)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