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十六大的召开,中国京剧院三团8月开始赴云南、贵州、山东等地进行巡回演出。昨天,记者采访了中国京剧院三团的团长张建国,请他谈了一下目前京剧方面的不足。
抹杀写意就是扼杀戏曲
现在有一种怪现象,排戏过度地写实,一部戏花很大的精力、投入很多的资金,但是却没有起到烘托人物、为戏服务的作用。比方说京剧中的开门,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表现出来的,是京剧的程式,观众可以看出演员表现的是开门;但是如果舞台上真的安上一个门,那么演员就要真的去推门,就失掉了京剧的程式美。再比如说上下楼梯,演员只要几步走,观众就可以领悟到演员在上楼或下楼,而且这个动作非常美,观众愿意看;但如果真要在舞台上设段楼梯,演员穿着厚底鞋上楼,那就不能表现出程式的美和表演技能的美了。
戏曲的舞台需要一个相对宽敞的空间以便演员发挥其表演的特点,舞台上只需简单地加一些软景,灯光一照,观众就可以尽情欣赏演员以不同风格表现出的人物,完全没有必要投入资金、物力,将舞台修得跟皇宫、花园等实景一样,不仅劳民伤财,还破坏了京剧写意式的意境,京剧的魅力也因此而丧失了。
放弃程式故事就很“弱智”
有些现代京剧过于重视故事情节,而没有表现出艺术的特色。
京剧主要是欣赏艺术,故事情节要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所以艺术成分比故事情节占的比重要大,如果这两点的关系摆得不正确,戏将很难看。一个故事再完美,但如果没有艺术性的表演,戏也就变得枯燥无味。观众只是看到了一个故事,却没有欣赏到艺术,而这恰恰不是戏曲观众来剧场的初衷,可谓费力不讨好。
只有赋予故事更加美好的舞台呈现,这出戏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通过更完美的艺术手段“讲述”出的故事,才能会使人更充分地感觉到艺术的魅力。
追火爆就只剩“技”没了“艺”
有些年轻演员,没把精力放在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如何体现人物性格方面,对故事的时代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缺乏认真的研究,热衷于如何讨取观众的叫好。拼命卖弄技巧,只要台下能叫好,忘了自己是在塑造艺术形象,这是一种极为短视的行为。
从戏曲院校出来,还只学到些京剧艺术的皮毛,还只会演几部戏,就开始在人前人后卖弄,有时还加上自己硬添进去的不伦不类的东西,反而把一出经典名剧演得像“搞笑”。创新要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盲目求新只会适得其反,甚至使戏曲艺术变得牛头马面的,气跑了观众。
今年10月,中国京剧院三团将要举办一些老艺术家提携后辈的演出周,让年轻人可以与老艺术家同台演出,学习前辈塑造人物的手段,感受老一辈的舞台经验,使年轻人的技艺得到飞跃。
记者 王吉瑛(摘自《北京娱乐信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