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的唱法与念法某以为是大大的不同的。 对于四声之调所致的字倒不倒,某也是多年困惑,至今依然,只是惑与梨先生不同,所惑为不敢确定一些字的古式调值归法,于是虑思之不当而言之有妄。梨先生指认的四归于二使某惑上加惑者,是因为梨先生敢于指认唱词用字的声调并标之以汉字,类某当年学英文标汉字的法子,学拖腔画曲线的法子,真是回首不知所措了。
梨先生提出的问题很好,有人能答上来可解某多年之不解。某虽不解中,但仍以为梨先生确认问题的方法不妥。某下面所说算不算昏昏之语也请方家大斧。
1。唱腔中的字音是不是倒了也即是不是全四归于二是不能用标注汉字来确认的。字音是不是倒了,只在行腔中得以体现,并不在其字开口及随后近边的个别音符上体现。这一点上梨先生就做了后者。比如把动字标为董字,就是只用了656776中的前三音符。其它字也是有类似。这样的话,唱腔就成了拼音,呵呵是很机械化的。某个字的开口音阶多高并不是这个字的调值多高,马上就判定其字或侉或倒或二声一念是很不当的。字音间和字中拖腔音符间高高低低地才形成了腔调曲韵,不能把相邻音阶的拼读来定它的读音,否则,所有唱腔都只能是普通话拉长音,哪里还有音乐性可言?所以某以为确认一个字音要按这个字的全腔去认,一个汉字的信息量显然担当不起一个字的唱腔的音调正倒大任的。
2。腔中字音不但本字要全腔确认,还要与相邻字腔参差对照。哪个字是几声,既然不能像播音员念稿子一样,也不能像播音员念一个字然后再拐弯儿使腔,那就得多从唱的味道中认字音字声。大家听过王谦祥李增瑞的相声《倒字》吧?他学了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片头歌,说其中多字唱倒,说人家把相声小品魔术杂技唱成了响声小拼抹书咋鸡,那典型的是一种搞笑手法,念歌念出来的笑料。其中除了前述用简单的某字标复杂的声腔的错误确认法之外,还有个个字单崩着去表达它。那是不行的。比如梨先生列举的平生作品深,其实生的开口第一音符已经将平字救正,所以四声还是四声,不因单个字音剖出乐曲后近似哪个音而确定其是不是成了一三声的音。音符间的这种照应、补救、承接、回复、注解、鸣和关系是很和谐微妙的,打破这种和谐,音乐就无韵可言了,歌唱也就无调可究。
3.唱腔中的字声调不仅不能分解为汉字标注,也不能完全按曲谱去认定。中国京剧以及其它歌唱艺术,肉嗓子是个最难定性和最难精确描述的东西。一句腔,通过肉嗓子唱出来的音,那味儿,那意思,目前还没有什么技术能把它传神地保留下来,老唱片、现在的磁带、CD等等各物,都不可能记录得如同原声。而唱腔的味道意思和音准,往往就是那么一点点的差异。卡拉扬曾批评小提琴手拨弦声音太大,而最后这位琴手只在弦上比划一下,并未拨弦,便得到了老卡的高度评价,其实是他的心声在响,是他的期望在起作用。再说我们常说的声断气连,气断意连,能听得出的,但很难学,更难的是写在纸上让人体味到它。这就是唱儿的绝妙之处,眩迷眼之彩色,挽即倒之狂澜,花腔宕调摇曳多姿,低昂畅意感动人情,这才不泥于说话而自行歌唱规则。我以为,许多的字音其四声之正是不会有误的,可能因为这些技术的无能,耳音的不同,悟性的差异,对音乐和语言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力有别,会造成不同的认识。在这里,兼说几句谱曲与标韵之事。那只能搞个大概,创意可以标名凌烟阁,而其实绩恐难进入誊录房,大家都知道某是老实人,所以说老实话成性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4.字声几何要相信腔与词之间有默契关系在起作用。所谓四声归二说,既难以成立,也因为它割断了腔与词之间的天然联系,过分强调腔对字声的定性能力,对受众的语言素养缺乏信心。实际上,字唱出来被听成别的字,孤立地切开分析的话不是不存在的,但除非人们在个别情况下或是个别人士对词意不明的情况下,不会被真误解为他所唱的不再是那个字。某曾经在一个京剧语音室跟一位网友开玩笑说,你是周扒皮,恶霸地主,你半夜鸡叫,她不解,因为当时她反串唱的野猪林里的大雪飘,其中有一句“满怀激愤问苍天”,这时她正唱到这一句,我就打出字来说“你看你是不是唱成满怀鸡粪问苍天了?”使她笑场。这也是搞笑的,其实真听戏的一般不会像某这样想歪。所以,四声仍是四声而不会是二声,是以我国坚持不懈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坚实基础的,你想否定我国普九和高等教育的大个儿成果吗?嘿嘿是不行的喽。撼天易,撼四声难。呵呵其实京剧就是京剧,唱段中字音不能按罗京那样念,当然也不能按普京那样念,不大离儿,人们不会听成别字。
5.这些不然,这不完全是某的以为,是汤显祖的以为。是他言道:“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语可用,尔时能一一顾及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汤氏所言,既指填词也指作曲,所以他早有先见将罗京念法为吾们摒于其外。惟言不信,还有吴梅之以为。是他又言道:“四声之中,读时以上声为最高,唱时以上声为最低。阴上尤宜遏抑,而唱时又须向上一挑,故谱阴上声字为尤难。去声之阴声,宜斟酌,要上不类阳上,下不类阳去,方为得当。至若平入二声,最易辨晰。入声宜断,平声宜和,此其大较也。制谱之法,最不易说明,缘细微曲折之处,非口授不明。”此等法度,不是以现在的ˉˊˇˋ(大点吧:一
/ V )四声简单分开的,其中幻化借用转承顾度之术,还是要听进一点的,不为全知全懂,也为不轻易断然否定什么。
某说有错,敬请指正。
本贴由牛皮大士于2003年12月21日17:29:38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