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云先生早年是以青衣出名的,人称是得林嫡传。《三娘教子》、《祭塔》等均负声名。《三娘教子》在百代,长城,蓓开公司均灌有唱片,其中长城,蓓开公司两片是和王少楼合作的;《祭塔》在百代,高亭各灌有一张唱片,我们现在可以听到的《三娘教子》和《祭塔》都是百代公司唱片。其名气远在程砚秋,荀慧生之上。但尚后来偏重于在武的方面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部分老观众。而且尚派的本戏多以狭义为主,如《虎乳飞仙传》、《峨嵋剑》等,社会意义比起程,荀的新戏是差了一些的。在解放前以专门汇辑各种唱片唱词的《大戏考》书中京剧旦角一行的名次排列是陈得林、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雪艳琴(本人认为雪艳琴可以称得起坤旦之中第一人)、徐碧云、王瑶卿......,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尚先生在京剧旦角中的地位,也应当说是比较客观的四大名旦的座次排名。台湾的丁丙燧曾在文中谈到梅的观众以达观贵人为多,程以文人学士为主,荀的观众多为市井但也有不少大学生,而尚的观众群多为商人。据说毛泽东是捧梅的,周恩来是捧程的,不知确否。更何况尚先生在日伪期间担任了梨园公会的会长,这可能对尚在解放后的境遇是有影响的,很可能是其最后发配西安的直接原因(反而到留下了一部电影传世,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吧)。不过我觉得尚派的萧条和当时观众的审美角度也不无关系。三、四十年代以后,青衣以梅、程为尊,花旦以荀、筱为上,而尚派弟子本来就不众,且孙荣慧改小生,杨荣环也以唱梅派为主最后弄的梅不梅,尚不尚的不伦不类。文革后更是十旦九张,连梅程都要退居其后,更何况可怜的尚派呢。亏得有了音配像工程,让我们发现了孙明珠,以前只是听说过尚先生在西安有个弟子叫尚明珠,但京津两地很少有人见过、听过。记得第一次看孙明珠给尚先生的配像好象是《双阳公主》只觉得眼前一亮,晃若尚先生再世,后来又看了她配的《汉明妃》、《梁红玉》、《打青龙》,更是惟妙惟肖,举手投足都是一丝不苟的尚派,特别是尚派特有的台步,看得出是有真传的,而且《汉明妃》一剧中的出塞一折,和《梁红玉》中击鼓的配像严丝合缝,浑如一体,更见功力。只可惜后来看其自演的全部《双阳公主》发现孙明珠在嗓子上吃了亏,根本就没有嗓子,但是演唱时的劲头还是不折不扣的尚派,而且扮相和身上还是漂亮,特别是后半场那声红底儿镶银边的行头更是与众不同。谁知道到了孙明珠这里是尚派的尽头呢,还是尚派新的开始呀?

本贴由翠华东阁于2001年11月22日19:54:48在乐趣园〖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