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吮之无味,弃之不甘”,形象比喻。绝!戏迷,“春节戏曲晚会”盼三百六十五日,望眼欲穿。切!新春未过,元宵未至,“鸡肋”之鸣不息!

更有阿彬先生坛台上搭脉、问诊,拟八味佳方,似为日后戏曲晚会“疏筋活血”,用心可谓良苦。惜乎!谁个扣环问药?谁个接方熬煎?谁个伸喉痛饮?皆是“?”一个!

笔者无刘伯温之聪,但熟观传媒时下之势,“春节晚会”,只是应景之作。约约乎应付为“上佳”。若不为广告收入颇丰,纵然社会影响如何?也不会顾及。正可谓:青眼对广告,白眼视观众。

因此,待晚会播出之时,斜倚桌椅,见无有什么绝佳处,起身、嘱转台,孙、儿、媳欣欣然,空气亦祥和有加!

嗣后,见坛台上诸君高见甚多,其中观念,颇有同感。但总觉得我辈“叫嚣”于坛台上,也只是自嚷自听而己!

粗略想来,当年京戏,“叫天”在日,进得皇室,为西太后唱戏,皆名家名角,竞竞业业。功力非凡,唱来又认真非常,肯定彩声不断!

前一、二年,电视上曾播出名家名角,进当年皇室某居处,参加什么晚会。主持白燕升,明显行动拘谨,脸面牵强,神色大不同于面对凡夫俗子般自然。见掌管生杀大权者,毕竟不一样,情理使然。名角也加倍认真,绝无假唱、套配、移花接木、冲羼之举,举办者谅也不敢!

若再细细思想,笔者还是习惯于换一种方法作估量,京剧界运命本己属一般,戏迷们期望,偏偏随经济发展,颇有水涨船高之势,可是现实又偏偏不遂人们心意。坛台上牢骚之盛,谩骂之声,动辄恣意训斥。好心者贴上一张剧照,演员天生口型较大,立即有人跟贴,标示:“血盆大口”之恶词。惹得坛台上佚名先生用:“挑剔太过,近似苛求。不明白论坛之上,评论、判断应以理服人,文发论坛,可以很清楚地判断一个人的品相和格调。似一见有人上贴,马上跟上四个字:“血盆大口”!如此作为,真让人难堪!无况身体肤发,受之父母,天生如然!做人怎可如此不懂情理!”作结。以此等表象,若媒体、电视台,亦如此无雅、小量,与君等对着干,我凭什么给你们看高雅之作?事情岂不闹僵。笔者作此排比,当乃戏言、杜撰,但平心而论,看不到上乘佳作,因果多多,绝不该意气用事。

另则,笔者作个人想,目下京剧,纵使定格为水准不高。我们的衡量标准依据于什么?当是往昔名家、名剧。那么纵然是对着“瓦盆”厌怨烦闷,骂声不绝;尚不如对着家里“金边碗”、“银边盏”,细细观赏。大凡戏迷家中,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大面等诸名家片、带多矣!尽可与故人倾谈,或书佳作供奉坛台,大家同声赞叹一番,岂不美哉!坛台新春佳作中,己初露可喜端倪,笔者觉得这可能是当得的。洒家用“借古人酒杯,浇今人块垒”,又有何不可呢!

俗话“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纵使目下京剧演员水准参差不齐,见京剧论坛上,资深票友、尊辈长者言词恳切,点拨到位,让专业演员观之茅塞顿开,实是大好事。怕就怕横都里杀出个程咬金,苛求讥讽,骂骂咧咧,善文者萎缩而退,观文者厌恶避开,彼此提高之势,又从何而起呢?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的一年,咱们是否从善小做起,有一个祥和慈悲的心怀;有一个宽松畅心的坛台。可能为明岁的戏曲晚会,留下一点自信,这也许是明智的。

本贴由鹧鸪天于2005年2月18日23:33:04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