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说别的,就说说水吧。 水,看似不起眼,却有百折不回的勇气,有水滴石穿的的毅力,还有劈山东去的魄力,水实在是一种非常神气的东西,无论怎么坚硬的石头,面对水都是无能为力的。 为什么今天我要说水呢,因为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 前一阵子曾经遇到一位朋友,和他谈起民族文化的衰败,他笑着给我讲了一件事情,说是深圳某个小学,在校学生都是外来打工者的子弟,学生父母三教九流,无一不有,家教不好,学风自然混乱,校长则采用唐诗教育,勒令学生家长都背唐诗,没过多久,那么穿着背心、短裤、拖鞋来学校接孩子的家长,都换上了整齐的衣服。 这位朋友最后对我说:我们的民族若水一样,水的坚韧和百折不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底蕴,因此他对民族文化的复兴充满了信心。 看着他微笑的脸,我自觉惭愧。 也许有人说,中国人崇拜的是土,而不是水,我也曾经是这样认为,可我的朋友说,道家思想就是水,儒家思想则类土,虽然可能有些偏颇,但是却不无道理。 在很久以前,中国人拥有的正是水文化,看看以水德王的商朝,巴人的船棺,三星堆的鱼凫文化,无不体现了对水的崇拜,甚至可以说,在以土德王的周朝之前,中国人是水的民族,而道家思想也正是在这种水的文化中孕育生长出来的。虽然汉武以儒一统天下,但是水的精神却深埋于我们民族的骨髓中了。 古老的文明一个个的消失,唯有华夏文化能够得以保留,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水,能屈能伸,随形就势,能容能和,无论外族怎样的入侵,水都能将其化解,融合,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能够延续千年的最重要的因素。 说了半天的水,还是回到京剧上面来,无论现在西化也好,话剧化也好,歌剧化也好,如果相信水的包容和力量,这些外来的东西终究会被水溶解,而变成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看看卢舍那的微笑吧,那个微笑是我们民族宽大胸襟的代表,是对外来一切的接受和同化,我们可以忍受这个同化的过程,只要我们不丢掉我们如水的文化。 水,有时候是温柔的,有时候是凶猛的,有时候是清澈的,有时候又是浑浊的,从温柔到凶猛再到温柔,从清澈到浑浊再变清澈,这就是融合的痛苦与结局。 想来我的朋友对我们文化的信心倒是颇有几分道理,唐诗、宋词、元曲,史记春秋就是我们的水,只要我们能善用,只能更加丰富我们民族的文化,而不用担心被人家同化,我们有的是深埋于黄土之下的水,若说我们民族的身体是土,那么血管中就是水,水在就会活力永存。 春节期间,又去看了重庆京剧团的演出,崔英在《大·探·二》去了杨波,《龙凤呈祥》中去了刘备,这位下海的票友,面对台下一百来人的观众,用他的沉稳和坚毅,使我确信了水的存在,没有花哨的唱腔,没有特意的要好,就是那么规规矩矩的唱,唱出了杨波的身份和沉稳,唱出了刘备的王者之风,这就是我最想看到的京剧了,虽然难以与前辈相比,可是却实实在在的是在演戏,虽然票房收入少的可怜,可这些演员执着的坚持着,这不得不令我想起了不合潮流,一生穷愁的杨宝森,在如今能再见这种精神,可见水之不涸也。 抽刀断水水更流,我们民族血管中的水,随时都可能复兴,等待着吧,我对此充满信心。
本贴由看水流舟于2005年2月19日17:58:31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